《伊甸园的驱逐者》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伊甸园的驱逐者》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伊甸园的驱逐者》 积极心理学 积极主观体验 积极个人特质 公民美德 积极社会组织系统
【摘要】:《伊甸园的驱逐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及其父亲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及其父亲阿莫森·奥尔科特的双人传记,它荣获了2008年普利策传记奖。作者约翰·马提森独辟蹊径,再现了这位以《小妇人》闻名于世的女作家的一生。从一无所有的贫家女到极富盛名的女作家,路易莎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了乐观、感恩、毅力和勇气的传奇,更是一部激励无数年轻人为梦想而战的女人史诗。积极心理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兴学科,不再聚焦于消极情感,转而探讨人的善端和美德。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伊甸园的驱逐者》,以路易莎的成功之路为例,探讨女性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的帮助下保持积极的心态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包括约翰·马提森的生活经历,,《伊甸园的驱逐者》的主要内容及其文献综述,并对积极心理学及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三章: 第一章从主观层面分析路易莎的积极体验。这一章主要从路易莎在面对生活时的积极情感和幸福感这两方面对路易莎的积极体验进行分析。本章首先对路易莎的积极情感进行分析,其积极情感可以分为三类:面对过去时的满意、面对现在时的福乐和面对将来时的乐观。其次分析了路易莎的幸福感,主要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这两方面入手。幸福感的获得应从积极情感入手,积极情感可以帮助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第二章则从个人层面来分析路易莎积极的个人特质及其形成原因。本章首先对路易莎的积极个人特质进行分析,将路易莎积极的个人特质分为三类:自我效能感和复原力;信念、勇气和爱;创伤后成长和积极成熟。其次对路易莎获得积极个人特质的途径进行分析,主要从路易莎对情感智商的提高和对良好自尊的培养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的个人特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积极力量,挖掘自身的善端与美德。 第三章则从群体层面来分析路易莎身边的公民美德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本章首先对公民美德进行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父亲的利他行为和母亲的宽容美德。其次对路易莎身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积极的教育、积极的社区和积极的家庭。路易莎身边的公民美德与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对其积极情感与积极个人特质的获得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作者通过对路易莎的美德与其成功关系的分析,阐明了成功女性如何在痛苦的现实中不断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主动去选择面对而非逃避,不断提高自尊水平,从失败中学习,最终获得成功,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了积极心理学与女性成功的关系,从而为广大妇女追求成功与获得幸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伊甸园的驱逐者》 积极心理学 积极主观体验 积极个人特质 公民美德 积极社会组织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Introduction11-23
- 0.1 John Matteson and Eden’s Outcasts11-14
- 0.2 Literature Review14-16
- 0.3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16-19
- 0.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9-23
- Chapter One Subjective Level: 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Louisa23-39
- 1.1 Louisa’s Positive Emotions23-30
- 1.1.1 Louisa’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ast23-26
- 1.1.2 Louisa’s Flow in the Present26-29
- 1.1.3 Louisa’s Optimism toward the Future29-30
- 1.2 Louisa’s Sense of Wellbeing30-39
- 1.2.1 Louisa’s Subjective wellbeing31-33
- 1.2.2 Louisa’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33-39
- Chapter Two Individual Level: Positive Personal Traits of Louisa39-57
- 2.1 Louisa’s Positive Personal Traits39-50
- 2.1.1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39-42
- 2.1.2 Faith, Courage and Love42-46
- 2.1.3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Positive Aging46-50
- 2.2 Louisa’s Acquirement Developing of Positive Personal Traits50-57
- 2.2.1 Improv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50-52
- 2.2.2 Promoting Self-Esteem52-57
- Chapter Three Group Level: Civic Virtues and Positive Institutions around Louisa57-73
- 3.1 Civic Virtues around Louisa57-62
- 3.1.1 Father’s Altruism57-60
- 3.1.2 Mother’s Tolerance60-62
- 3.2 Positive Institutions around Louisa62-73
- 3.2.1 Positive Education63-65
- 3.2.2 Positive Community65-68
- 3.2.3 Positive Family68-73
- Conclusion73-75
- Bibliography75-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8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武,唐瑛;简析肯定自我与否定自我及其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方九亿;庞靖;;孔子思想指导下的导师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蔡芸;论广告记忆效应的策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刘列斌;大脑记忆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耿宁;;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堂运动积极性的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韩柏光;;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解析与疏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吴威德;;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复仇母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郑连递;;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何一澜;;例析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跃平;;编辑品格隐性知识层面管理的研究[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8 严敏沁;吴慧;焦文燕;;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培训班学员的心理研究及其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谷长江;梁承谋;王长生;刘改成;;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任奇红;吴东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五种气质类型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8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璐;虚构与真实[D];河南大学;2014年
2 沈朝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杨彦菲;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成凌霄;表象训练法在小学初学阶段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746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4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