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徐廷柱初期诗歌的近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4:12

  本文关键词:徐廷柱初期诗歌的近代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徐廷柱 初期诗歌 近代性内容 近代性表现形式


【摘要】:徐廷柱在东亚日报新村文艺发表了诗歌作品《壁》之后正式开始文坛活动。之后徐廷柱出版了15本诗集,展现了不同的诗歌世界的变化过程。徐廷柱是韩国文坛百年期间取得耀眼成就的人物。关于这一点,从关于他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就可以看出来。 本论文选择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基础的分析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徐廷柱初期作品分析考察其初期诗歌出现的近代性表现。近代主义是徐廷柱初期诗歌中重要的存在要素。本文重点在于近代主义对徐廷柱初期作品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近代主义如何在其作品中的具象化。研究的过程中还使用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等部分研究方法。 第2章中考察了韩国文学中的近代性概念以及徐廷柱与近代主义的关系。当时韩国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产业化与资本主义获得了高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韩国社会传统的伦理与价值观逐渐崩溃,人性主义的堕落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成为近代主义的代名词。徐廷柱作为第三代诗人受到了第二代诗人的影响,主要考察了他与金光钧,金起林,辛汐汀,李箱等近代主义诗人的交流及影响关系。 第3章中考察了徐廷柱初期诗歌内容中所体现的近代性特征。首先,考察了关于肉体追求所体现的近代性特征。对徐廷柱而言,关于人类的探究是通过追求肉体和肉感来表达出来的。正是通过这种对肉欲快乐的追求,徐廷柱表达了对近代社会合理与理性的破坏。这是一种对旧文学的突破,展示了近代文学的新风貌。其次,考察了徐廷柱诗歌中生命意识中蕴含的近代性因素。生命派继承了诗文学派的精神,对近代主义奋起反抗,深化了韩国诗歌的抒情性。进入近代社会之后,人类抛弃了感性,成为冰冷机器的一部分,徐廷柱企图从这种堕落与疏离中脱离出来。第4章中考察了徐廷柱初期诗歌表现形式的近代性。第一节考察了徐廷柱初期诗歌创作语言变化的过程中体现的近代性自我意识。徐廷柱从近代社会指向的价值中分离出来,表达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自尊感。徐廷柱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美学-直情言语,同时也对回归方言做出了尝试。这种语言的革新企图创造近代诗歌新概念的努力。第二节考察了诗人所展示的近代性的时间意识。近代社会带来的发展和进步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徐廷柱所经历的时间是“静止“的”衰退“的时间。因为韩国正在经历着被殖民的痛苦。从这点来看,1930年代之后的时间具有着双重性。 总而言之,本论文主要在当时近代主义文学的河流中考察了徐廷柱初期诗歌特点。近代性作为徐廷柱初期作品的重要存在基础之一,在这个存在基础之上,徐廷柱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初期诗歌世界。
【关键词】:徐廷柱 初期诗歌 近代性内容 近代性表现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2.607.2
【目录】:
  • 作者致谢5-6
  • 摘要6-7
  • 韩文摘要7-10
  • 目录10-11
  • 正文11-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媛;;近代的幽灵:中国本土的现实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程杰晟;;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的近代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8期

4 郭长保;;近代文化视域中的鲁迅思想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5 吴根友;从道器观、公私观——看传统价值的近代性蜕变[J];船山学刊;1996年01期

6 金晓民;《儒林外史》结构新解[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王飚;;再论南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2011昌原亚洲艺术节——《自拍:近代自我的重置》[J];东方艺术;2011年09期

9 章亚昕;论现代诗歌的近代性与诗人的新生感[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小田;;论近代性江南村落女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小平;;“台湾民族论”与台湾史论述——以王育德《台湾·苦闷的历史》为例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陈春文;;现代化与全球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志忠;;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7 ;本期焦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疾病医疗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陈卫平;冯友兰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学科独立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王也扬;也说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王志松;“杂种文化论”与多元文明史观[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张宝明;中国近代思想史起点之我见[N];光明日报;2007年

6 马连鹏;立命于文化江山[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8 ;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N];文汇报;2003年

9 艾琦;近代北京公园的开放[N];中国档案报;2003年

10 赵昌智;“扬州八怪传记丛书”总序[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2 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麟淑;东亚文学的近代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舒;徐廷柱初期诗歌的近代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

2 刘峰;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政策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树杰;论林纾的文化误译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中的无意识贡献[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金燕慧;试论朝鲜甲午改革的性质[D];延边大学;2005年

5 李加贝;夏目漱石《门》与鲁迅《伤逝》中的近代性[D];苏州大学;2012年

6 于明;爱德华·柯克爵士与英国法学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淼;陈夔龙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石峰;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朱泽刚;苏中教育近代化历程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10 孙爽;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2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92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