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发布时间:2017-09-21 15:13

  本文关键词: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更多相关文章: 华兹华斯 湖畔派诗人 人文关怀 《孤独的割麦女》


【摘要】: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洒脱,并在语言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本文将以《孤独的割麦女》来详析其诗歌创作中所要传达的人文思想,从而让人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发现这首诗歌中的人文魅力。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
【关键词】华兹华斯 湖畔派诗人 人文关怀 《孤独的割麦女》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引言作为英国诗歌史上继威廉·莎士比亚和约翰·弥尔顿之后的伟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说当时所处的工业时代严重缺乏诗性的浪漫,然而,他仍然非常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尤其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诗性的审美思考。他的诗歌用词朴实无华,注重表达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勤;张倩;;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李旭;;论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意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高秀雪,潘冬磊;《孤独的割麦女》文体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苏彩琴;;童心追忆——析华兹华斯的《致杜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刘瑛;;库切《耻》中华兹华斯式的轮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4 董新;;华兹华斯《咏水仙》的情感诉求[J];长城;2009年08期

5 金鑫;;《丁登寺旁》中华兹华斯的自我追寻与新生[J];长城;2009年10期

6 向玲玲;;国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张国胜;;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的共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田静,董雪飞;田园中跳动着的精灵——论华兹华斯的《迈克尔》[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房霞;;华兹华斯《咏水仙》的真境界[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颖;;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叉;;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秀梅;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刘文忠;视觉设计的乐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徐祯;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谷悦;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史蒂文森作品解读[D];江南大学;2011年

8 孙静;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境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9 黄莺;外国人眼中的郑成功[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舞艳;柯勒律治文化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国清;社会历史语境下的生态思想建构——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6期

2 钱佼汝;英语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3 张宏峰;重返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拯救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向红,伍招娣,徐良春,贺达仁;浅谈产科镇痛与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2005年06期

2 王海萍;古典文学的现代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史海立;高校冬季体育课程中的“健康第一”与人文关怀[J];冰雪运动;2005年04期

4 姚成元,李晓玲;海德格尔技术批判思想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楚丽霞;解读网络伦理的人文关怀意蕴[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郑立娟;;口腔疾病诊治中的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5期

7 孟静静;;做有人文关怀的大学英语教师[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8 吴昊炅;吴江洪;;海子诗歌的人文关怀[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苏力;;元代社会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J];兰州学刊;2006年12期

10 康彪;吴国锋;赵铱民;;颌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的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敏;;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学群;;老年手术患者术前人文关怀对手术效果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荣娟;;在实施整体化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子英;;融入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洁秀;钟美霞;刘文珲;蓝颖茹;;对初诊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人文关怀[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任培吉;张静静;夏满琴;宣红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傅玉;邱振燕;;浅谈急诊人文关怀体会[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汤雁玲;王海燕;薛玉生;刘军;张录兴;卞之妮;吴学勤;郭晓岚;;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全面人文关怀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晓霞;;人文关怀理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惠娟;;康复治疗中的人文关怀[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昌国;新加坡旅游景区的人文关怀[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刘志中;化肥包装 多点人文关怀[N];农民日报;2001年

3 王淑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更需要人文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陆晓禾;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N];解放日报;2005年

5 杨小立 周春琴;对孕产妇的人文关怀[N];健康报;2003年

6 刘增惠;老子的思想与“人文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如一;给患者多点人文关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8 福建省福州市茶会小区 龙丽萍;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N];健康时报;2006年

9 杨心壤;箭牌“人文卫浴”再现人文关怀[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10 高家骅;努力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N];战士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佩爱;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新;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顾春芳;中国话剧女导演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6 郭馨;《现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孟岩;1987~2012台湾电影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但柳松;试论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苏彦锋;安全关照义务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孙幼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4 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思红;论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D];暨南大学;2000年

6 魏晶晶;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关怀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娟;人文关怀:当代新闻传播的精神底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永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自林;当前教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现象探析[D];广西大学;2008年

10 伍揆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5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95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