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植汉诗主题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5:23
本文关键词:林植汉诗主题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林植 汉诗 主题思想 《松坡遗稿》 朝鲜朝中期15-16世纪
【摘要】:林植(1539-1589)是朝鲜朝中期的汉诗文学家之一,少年聪颖,能作诗,佳篇整句脍炙人口。1564年与李珥,柳成能司櫖奻及第,历任弘文馆校理,学问和道德为世人所推崇。他擅长汉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林植在汉诗创作中注重诗歌的情感特征,同时重视汉诗特殊的创作规律-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本文试图从诗歌主题内容来分析林植的汉文奿,鉴于此他的汉文fB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感恩报国的情感之fB、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品评之奿、社会批判之fB、自我性情之fB。 首先,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要说明了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状况的空白以及研究方向。本文拟采取文献考证研究法和文学批评中的传统批评模式,即:伦理道德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所谓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1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法是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2为了实践上述文学批评,本文大体上提出进入批评实践及完成某一批评实践的一些主要操作原则,即: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 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15-16世纪朝鲜社会文化背景和林植的思想与其作品的倾向性以及创作活动。在朝鲜朝前半期的诗坛上,尽管朝鲜国语诗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汉文诗仍然是诗坛的主要形式,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佳作纷呈。本文运用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来评价林植汉诗的思想性。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本文通过林植的生平及所处朝鲜朝中期的历史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其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成因。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说明了林植汉诗的主题思想及其倾向性。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命运、对历史发展的趋向等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这种追求和主张总是与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联系的。从诗歌的主题内容林植的汉文fB可以分为四大分类。第一分类是关于感恩报国的情感之奿,主要有曑将军刺颜良於,
本文编号:975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7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