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民俗学视野下的恩施南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22:34

  本文关键词:民俗学视野下的恩施南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剧 恩施地区 土家族 民俗文化 活态保护


【摘要】:南剧是流行于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古老剧种,是恩施土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居恩施地方戏剧之首,与湖北楚剧、汉剧、天门花鼓齐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是对南剧艺术魅力与价值的有效诠释,更是对研究、保护、开发南剧实践的急切号召。 南剧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回环过程:南剧的前身容美戏曲由民间戏歌发展而来,在恩施内外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区别性艺术特征;“改土归流”后,容美戏曲从宫苑走向民间,更名为“南剧”。此后,南剧一方面积极适应土家百姓的生活及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主动吸纳各种土家民间艺术形式,并广泛地融入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娱乐、教化、审美等多重艺术功用。现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同众多民间文艺一样,南剧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艺术的价值和魅力被湮没,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被扭变,艺术市场萎缩,接受人群减少。“非遗”政策的保护让南剧获得了续延发展,但南剧的演出仍旧不多,且多属参赛汇报性质。除取得国家政策的外部支持外,南剧更要从自身内部寻求艺术发展的策略,南剧缘起、发展、繁荣于恩施土家族民俗活动中的历史实践表明,与本土民俗文化密切结合,将是南剧得以活态保护和持续开发的重要思路。因此,在民俗学视野下,将南剧艺术与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是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的。 本文主要有四部分内容:第一章梳理南剧的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其主要的艺术特征;第二章对比介绍南剧传统的与现代的表演习俗;第三章具体研究南剧剧本文学中的民俗文化,及其所包含的审美情趣;第四章探讨南剧表演艺术对民俗文化的吸收和体现。全文着重分析南剧的动态发展规律,并在这种动态的历程中把握民族历史、地域文化、民间艺术的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研究民间艺术的生长机制,从而为民间戏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进行策略性的思考。
【关键词】:南剧 恩施地区 土家族 民俗文化 活态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36;J8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0
  • 一、研究缘起12
  • 二、研究综述12-18
  • (一) 民间戏剧与民俗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13-14
  • (二) 南剧研究现状14-17
  • (三) 土家族民俗文化研究现状17-18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一) 研究思路18-19
  • (二) 研究方法19-20
  • 第一章 恩施南剧发展概况20-41
  • 第一节 形成时期的南剧艺术21-26
  • 一、容美庙台戏曲的发生与发展21-23
  • 二、容美庙台戏曲“多声腔同台”的演出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3-26
  • 第二节 “改土归流”到建国前的南剧艺术发展26-32
  • 一、南剧的演出场所增多26-28
  • 二、南剧的各种演出队伍兴起,演出活动频繁28-31
  • 三、南剧表演习俗与恩施土家民俗相协调31-32
  • 第三节 建国后的南剧艺术发展32-41
  • 一、建国初至“文革”之前32-36
  • 二、“文革”时期36
  • 三、改革开放以后36-41
  • 第二章 南剧的演出习俗41-57
  • 第一节 传统南剧的戏班习俗41-47
  • 一、传统南剧的戏神信仰与禁忌41-43
  • 二、传统南剧班社的教义班规43-44
  • 三、传统南剧班社的组织经营44-47
  • 第二节 传统南剧演出的民俗文化场47-50
  • 第三节 传统南剧的演出程序与观饮习俗50-53
  • 一、传统南剧《搬金牌》的演出过程50-52
  • 二、传统南剧的宴饮观戏与免费看戏习俗52-53
  • 第四节 当代南剧的演出习俗53-57
  • 第三章 南剧剧本与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57-81
  • 第一节 南剧剧目概况57-58
  • 第二节 南剧剧本中的土家族物质民俗58-63
  • 一、南剧剧本中的物质生产民俗58-60
  • 二、南剧剧本中的物质生活民俗60-63
  • 第三节 南剧剧本中的土家族社会民俗63-66
  • 一、南剧剧本中的婚姻民俗63-65
  • 二、南剧剧本中的祝生拜寿民俗65
  • 三、南剧剧本中的岁时节日民俗65-66
  • 第四节 南剧剧本中的土家族精神民俗66-70
  • 一、南剧剧本中的白虎信仰66-68
  • 二、南剧剧本中的民间巫术68-69
  • 三、南剧剧本中的土家伦理观念69-70
  • 第五节 南剧剧本中的土家族语言民俗70-81
  • 一、南剧剧本中的民俗语言71-78
  • 二、南剧剧本中的其他民间文学78-81
  • 第四章 南剧舞台艺术与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81-88
  • 第一节 南剧舞台表演与土家族民间音乐舞蹈81-83
  • 第二节 南剧舞台美术与土家族民俗事物83-88
  • 结论88-90
  • 参考文献90-96
  • 附录96-120
  • 附录一 恩施南剧资料及文化研究索引96-100
  • 附录二 收集到的南剧剧目唱词选段目录100-104
  • 附录三 所收集的南剧剧本目录104-110
  • 附录四 咸丰县南剧团2011年演出日志110-117
  • 附录五 田野调查照片117-120
  • 致谢120-12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定国;桂林文化城的一面爱国主义旗帜──纪念西南剧展50周年[J];学术论坛;1994年04期

2 何流;敏越;;鄂西土家族南剧的际遇与保护琐谈[J];戏剧之家;2006年04期

3 李爱民;;民族艺术的奇葩——咸丰南剧[J];民族大家庭;2010年03期

4 董夏民;我们叫她“珂儿”[J];红岩春秋;2004年01期

5 刘绍华;储永光;覃维强;;南剧音乐在探索中创新——恩施南剧音乐继承与创新上的探索之分析[J];民族大家庭;2009年03期

6 万一知;西南剧展会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陈培仲;一个时代的终结——缅怀李紫贵老师[J];戏曲艺术;2000年01期

8 顾建国;“壮绝神州戏剧兵”(下)——“西南剧展”前后[J];戏曲艺术;2002年02期

9 储永光;徐彩霞;覃唯强;;黄柏村(院落)南剧文化遗产传承资源调查与思考[J];民族大家庭;2011年04期

10 万一知;桂林文化城记事(续)[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星明;;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储林;;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柏贵喜;;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祥林;;为边缘化的羌族民间戏剧呼吁[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5 谭宗艾;杨迎民;;土家族医药——民族医药的瑰宝[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6 兰绍平;;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地域研究[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7 宋祖红;;儒学对土家族伦理道德的影响[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雷翔;陈正慧;;民间视角:清代土家族社会的演变——景阳河社区个案研究[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柏权;;土家族的还傩愿与祭虎[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田永红;;土家族傩坛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运辉;咸丰南剧唱响鄂西南[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通讯员 秦叙常;来凤县南剧创作十年不辍[N];恩施日报;2006年

3 记者 邓华 通讯员 洪业前;九年磨一剑[N];恩施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邓华 洪业前;三年磨一剑[N];湖北日报;2006年

5 陈熹;不仅仅昭示着骄傲[N];湖北日报;2007年

6 涂阳斌;戏里湖北[N];湖北日报;2004年

7 通讯员 洪业前;挖掘·创新·超越[N];恩施日报;2006年

8 孙涛;我州27个“申遗”项目通过论证[N];恩施日报;2007年

9 韩晓玲;登高更望远[N];湖北日报;2008年

10 邹洪涛;23项省级“申遗”名录申报紧锣密鼓[N];恩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邹昊平;城市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6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泽友;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桑吉东智;乡民与戏剧: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民俗学视野下的恩施南剧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张玲玲;恩施土家族南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蔡燕妮;鹤峰柳子戏的传承现状及保护性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尹丹;戏曲服饰可舞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耿桂红;土家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初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谷穗;酉水土家族“解钱”仪式及其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秦建国;土家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远满;土家族诞生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高飞;清代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及其环境效应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芋均;土家族传统美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5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95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