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业性演出对左翼话剧意识形态功能的解构
发布时间:2017-11-19 02:24
本文关键词:论营业性演出对左翼话剧意识形态功能的解构
【摘要】:左翼话剧分为以移动演出为主和以营业性剧场演出为主2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作者伪装登台的结构方式,这有利于实现左翼文坛对话剧意识形态功能的诉求。后一阶段左翼话剧主力进入营业性剧场,在多角度展示时代画面的同时,为迎合观众趣味,采用了传奇性或噱头,最终解构了左翼话剧的意识形态功能。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
【分类号】:I207.34;J809.2
【正文快照】: 因话剧演出可能获得不识字的观众的支持,符合左翼文化人向各阶层群众传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预期,受到左翼文坛的高度重视。从1928年郑伯奇等人在《创造月刊》的提倡开始,至1937年抗战爆发话剧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一翼,是值得关注的典型现象。 相对于其他流派的话剧创作和,
本文编号:120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0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