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戏的“文化空间”及其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10:03
本文关键词:东河戏的“文化空间”及其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河戏 文化空间 历史变迁 保护传承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河戏,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和核心要素,包括物化的场所、文化展演的时空及特定时空中从事相关文化活动的人。与古代相比,东河戏现今的"文化空间"已发生较大变化,从改善东河戏的"文化空间"方面着手,制订相关具体措施,是保护与传承东河戏的新的视角和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一、东河戏的起源及其特色 东河戏源于明嘉靖年间赣县清唱的“坐堂班”,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正式形成清初,顺治年间,该戏剧吸收了昆曲高腔精华,在康熙、雍正年间又融合近邻宜黄唱腔,之后,还受广西桂剧、西皮戏及湖南祁剧的影响,最终于清代中期形成独具地方特色、雅俗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燕录音;汤光华;;家族 礼俗 民居——赣县东河戏的阐释语境[J];作家;2009年24期
2 廖祥年;江西名戏——东河戏[J];华夏文化;2004年04期
3 钟俊昆;嘉兴知府钟崇俨对江西东河戏的贡献[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燕录音;;赣南东河戏的历史渊源探析[J];飞天;2009年22期
5 王琳;郭晶;;戏vr钟叔[J];江西画报;2008年0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日来 刘世平 曹慧明;让农民共享文化盛宴[N];江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文洪英;高奏文化惠民进行曲[N];农民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25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5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