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山东地方戏曲“五音戏”传承发展要梳

发布时间:2017-12-11 15:25

  本文关键词:山东地方戏曲“五音戏”传承发展要梳


  更多相关文章: 五音戏 传承 发展


【摘要】:从"肘鼓子"的起始到"五音戏"的形成,"五音戏"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五音戏剧团"及随后"五音戏剧院"的成立,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搭建了平台,而且提供了其持续发展可行性的保障。在对"五音戏"传承模式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变则新与活"的传承发展思路的观点。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五音戏传承调查与研究”(12BWTJ01)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明清俗曲传播与嬗变研究”(13BD034)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五音戏”是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活跃于济南、淄博、滨州和潍坊等地,落户于淄博市的地方戏。若从“五音戏”建专业剧团的1956年算起,迄今为止,五音戏演员已经历了五代人的发展历史。从第一代五音戏剧团鼻祖鲜樱桃(邓洪山),到如今团里即将成为台柱子的年轻一代来看,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菽筠;;五音戏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1期

2 王艳丽;;文化底蕴与五音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1期

3 王艺玲;;五音戏词义特征研究[J];管子学刊;2013年02期

4 袁艳;;二人转的成功对五音戏发展的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5 张春玲;;五音戏,最是那乡土气息[J];祝你幸福(知心);2011年03期

6 荣飞;;论山东淄博五音戏的兴衰[J];作家;2012年16期

7 巩武威;论传统五音戏的精神品质[J];艺术百家;2005年02期

8 张健;;乡村里的五音戏[J];走向世界;2009年25期

9 王梓民;;五音戏与鲁中乡土文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10 孙新;;五音戏艺术特色之“中和”审美观[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孔凡元;五音戏面临失传[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川 马洪香;加强五音戏的生产性保护[N];联合日报;2011年

3 宁昊然;新编聊斋五音戏《云翠仙》弘扬人间真善美[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新荣;“北方越剧”五音戏:小剧种唱出大气象[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端木复;名家:让“老戏曲”唱出“新调子”[N];解放日报;2006年

6 记者 周向阳;贫困山村走出《腊八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记者 孟育建;淄博市:多元投资体系激活院团活力[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巩武威;地域优势 地域风情 地域特色[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荣飞;论五音戏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与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梁莹莹;五音戏中的女性情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艺;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演员及其演出活动的调查与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王艳丽;五音戏在城乡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变迁[D];青岛大学;2013年

5 袁艳;淄博市五音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周小璐;五音戏叙论[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雪松;“喜得人掉泪”:表演语境下五音戏生存空间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8 陈阳;关于吕剧与五音戏主体唱腔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8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78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