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艺术、技术和阶级——布莱希特与本雅明关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7-12-11 13:27

  本文关键词:艺术、技术和阶级——布莱希特与本雅明关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 技术 阶级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摘要】:布莱希特和本雅明曾围绕《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核心———"艺术、技术和阶级"展开讨论。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是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持和理解,但布莱希特在艺术形式、技术和阶级等论述方面有略微不同的观点。布莱希特认为电影和戏剧相对于剧本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这与其激进的技术观念相关,他指出艺术不仅将技术看作一种手段,艺术就是技术的一种。事实上,这两方面的不同都建立在布莱希特坚定的中产阶级立场上。在对话中,两位理论家略有分歧,但他们本质上都是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试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正确地将法西斯主义看成是历史的倒退甚至中断,并最终消灭法西斯主义文化。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802
【正文快照】: 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以下称《作者》)与《什么是史诗剧》类似,严格来说是为文学和戏剧而写,可看作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的阐释,并受其戏剧理论的影响。[1]据《理解布莱希特》1这本书记载,1934年7月4日,布莱希特和本雅明针对这篇论文的核心——“艺术、技术和阶级”进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匡复;布莱希特和传统[J];戏剧艺术;2001年02期

2 项玉宏;关于布莱希特叙事剧的重新评价[J];学术界;2002年06期

3 朱良;论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3年03期

4 马友平 ,文媛;生产 反叛 批判——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J];四川戏剧;2004年06期

5 林婷;两种距离与两种交流——兼论20世纪80年代戏剧探索[J];戏剧艺术;2004年06期

6 赵志勇;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再认识[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建军;;布莱希特在中国新时期:从文本出发的一个考察[J];当代戏剧;2006年03期

8 李慧;;追寻于一个新演员,一个新观众——布莱希特导演理论与策略[J];戏剧艺术;2006年04期

9 胡星亮;;布莱希特在中国的影响与误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10 孙士聪;;影响与对话——中国视域中的布莱希特[J];文学前沿;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宪;永远的布莱希特[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张黎;布莱希特与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婷;世界的布莱希特与“四川”的好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绿原;与最伟大的文学传统密切联系[N];文艺报;2001年

5 张黎;展示艺术创新者的风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抗抗;致敬!布莱希特·小百花[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段耀国;一次忠实于原著的演出[N];文艺报;2014年

8 陶子;布莱希特与《巴黎公社的日子》[N];北京日报;2004年

9 李世琦;思想的含量和文字的重量[N];深圳商报;2004年

10 胡宝平 华南师范大学英语系;西方政治戏剧:在政治性与艺术性的交错中陷入困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卉;试析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的悲剧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何丹丹;论布莱希特的艺术观[D];武汉大学;2005年

3 梁丹丹;论布莱希特的“疏离”说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申春春;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娅;布莱希特戏剧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t,

本文编号:1278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78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