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歌剧《骆驼祥子》音乐特征和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4 01:44

  本文关键词:歌剧《骆驼祥子》音乐特征和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歌剧《骆驼祥子》 争议 音乐特征 形象塑造


【摘要】:歌剧《骆驼祥子》作为国家大剧院和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携手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精心打造的第五部原创歌剧,历时三年之久,在充分尊重老舍先生原著的前提下,作曲家发挥了他独特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的风格,呈现出一部具有西方歌剧特点的中国味儿歌剧。从小说到歌剧,《骆驼祥子》经历了风风雨雨,歌剧版在话剧、戏曲、电影的基础上进行了经典再创造,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而从这些争议的焦点中,我们也可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原创歌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歌剧《骆驼祥子》,挖掘其形成争议的根本原因,力图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所形成的争议加以解释,准确评估歌剧《骆驼祥子》在中国原创歌剧发展的历程中所处的位置。笔者认为,歌剧《骆驼祥子》将西方传统的歌剧文化与中国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歌剧发展创作道路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成为它准确的艺术定位——国际标杆下的中国味道;另一方面,作曲家采用的现代主义音乐作曲技法,在剧中呈现出无调性、口语化旋律等特点,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而这也正是争议形成的原因之所在。
[Abstract]:Opera "camel Xiangzi > as the National Theatre and the famous composer Guo Wenjing to work for the fifth part of the original opera to commemorate the birthday of Mr. Lao She's 115th anniversary carefully crafted, lasted for three years, i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the original Lao She, composer played his unique modernist music creation style, showing a 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the smell of China opera opera. From the novel to the opera," camel Xiangzi > experienced groundless talk, the opera version of the drama, opera, film based on the classic re creation,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lso caused a lot of controversy. From these disputes, we can recognize def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original opera,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 "camel Xiangzi >, excavat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pute, tries to stand on To explain the issue objectively,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opera "camel Xiangzi >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opera Chinese posi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pera" camel Xiangzi > National Western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and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Chinese, together organically, this is the way often used Chinese opera creation on the road, it has also become the accurate orientation of Art -- China taste under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chniques used by composers of modern music composer, in the drama show atonal, oral melody features, enhance the drama of the opera, and this is where the form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sput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2;J6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周映;诸天寅;;《骆驼祥子》与《好运之日》比较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方习文;;众说纷纭:关于《骆驼祥子》的结尾及其改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2期

3 王丽娟;;《骆驼祥子》的现代启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郭立波;;论《骆驼祥子》中老舍的温厚情怀[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梁华;;《骆驼祥子》的比喻营构模式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陈思广;;在生成与转向间——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J];学术论坛;2011年10期

7 李微;;论《骆驼祥子》中再现的三大冲突[J];文学教育(上);2012年07期

8 ;外国朋友争看《骆驼祥子》[J];人民戏剧;1980年05期

9 冒福寿;炼词及其他——谈《骆驼祥子》的语言[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10 左思民;;“没”类否定词与《骆驼祥子》语体风格[J];当代修辞学;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祥安;;《骆驼祥子》故事时代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王桂妹;;超越“启蒙伦理”与“乡间伦理”的对峙性叙事——兼谈《骆驼祥子》的伦理呈现方式[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会军;;《骆驼祥子》的四个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4 张丽军;;“以善抗恶”、“以恶抗恶”到“以善寻善”:百年农民与城市关系的审美嬗变——以老舍《骆驼祥子》、苏童《米》和贾平凹《高兴》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骆驼祥子》暑热不歇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纪宴;从《骆驼祥子》看歌剧本土化[N];光明日报;2014年

3 宋丽红;《骆驼祥子》远征东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艳;郭文景:二十年等来《骆驼祥子》[N];北京日报;2014年

5 ;《骆驼祥子》全力以赴弄“精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舒乙;骆驼祥子有了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许波;让话剧《骆驼祥子》回归原著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田梅 赵文胜;《骆驼祥子》再现艺术魅力[N];新华日报;2000年

9 白漠男;晁谷:放飞梦想的鸽子[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熙涵;今天,谁在读老舍作品[N];文汇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兟;《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风格再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梁津;翻译美学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吴静;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任阳鑫;翻译诗学视角下《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阿依谢姆古丽·麦麦提;从归化和异化看《骆驼祥子》维译本中的翻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梁晓龙;论老舍《骆驼祥子》的连环画改编[D];青岛大学;2016年

7 师慧敏;关联理论视域下《骆驼祥子》俄译本中俗语的翻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8 熊茂蓉;《骆驼祥子》伊万·金英译本的创造性叛逆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9 郝林冲;歌剧《骆驼祥子》音乐特征和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10 付真真;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6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76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