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战时重庆国泰大戏院话剧演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16:11

  本文关键词:战时重庆国泰大戏院话剧演出研究 出处:《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泰大戏院 话剧 市场 艺术 政治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话剧演出空前繁荣,广泛普及,为创造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泰大戏院是战时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剧场一颗璀璨的明珠,自1937年至1943年,共演出话剧达94出,其中传世之作甚多。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大多在国泰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其话剧演出活动之所以能够在山城重庆独领风骚,蔚为壮观,是与多种因素分不开的:战前重庆话剧运动奠定的基础、战时戏剧人才荟萃山城、由移动演剧到剧场演出的战略转移、山城重庆的话剧观众、戏院自身的建设……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而创造了中国剧场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话。 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要受到政治、艺术、市场三个因素的制约。话剧演出处于抗战建国的时代气氛之下,自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自觉不自觉地配合政府政略和民众情绪。同时,政府会利用行政法规、捐税征收等手段把演剧活动纳入自己可以接受的轨道,这些都会影响到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而在国泰大戏院上演话剧的,大多是职业剧团,与业余移动演剧相比,有正规的演剧体制,戏剧人才云集,更加追求于话剧艺术水平的提高。但是,职业剧场演剧在追求话剧艺术的同时,还要受制于演出市场的影响。戏院经营者追求演出利润的最大化,剧团也要着眼于票房价值,因此必须尊重演出市场的运行规律,精心选择上演剧目,制定合适的票价,讲究演出促销策略……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就是在政治、艺术、市场这三维向度中寻求某种默契与平衡。 当国泰大戏院的话剧演出活动在艺术、市场、政治这三维向度中实现了某种默契和平衡时,话剧演出艺术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剧团、戏院也得到较多的利润,当局、观众皆大欢喜。但默契和平衡总是相对的,当三者之间出现裂痕、发生龃龉时,则可能损害到话剧艺术的发展,导致演出市场行为的失范,使话剧运动步履维艰,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尽管这些恶果是在1943年之后才变得尖锐突出的,但在国泰大戏院上演话剧期间,甚至在其话剧演出最兴旺的时期,便已露出端倪。尽管如此,国泰大戏院作为战时山城剧场的龙头,其话剧演出活动还是为艺术发展、抗日战争、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Chongqing ' s drama shows an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nd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 golden age " of the Chinese drama . At the same time , the drama performances are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 art and market . The drama performance is under the atmosphere of the era of the anti - war building , and it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ama . At the same time , the government will us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 tax collection and other means to integrate the drama activities into the performance market . When the drama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Tai Opera House has achieved some kind of tacit understanding and balance in the three - dimensional orientation of art , market and politics ,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ama perform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 and the theater and the theater also have more profits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09.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婷;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8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