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捧角”文化:以“梅党”为例
本文关键词:民国“捧角”文化:以“梅党”为例 出处:《中国戏剧》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口耳相传 大众传媒 谭鑫培 现代报刊 《申报》 王瑶卿 梅巧玲 梨园世家 四十年代 孙菊仙
【摘要】:正伶人成名的基础是演技,然捧角威力不可小觑,一个好角能不能红,能红多久,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没有人捧和捧角者的声势与力度。现代大众传媒兴起之前艺人扬名的途径主要限于剧场内的喝彩声以及观众的口耳相传,少见文字的渲染。谭鑫培时代演员与报刊开始互动,到了梅兰芳时代,得益于现代报刊杂志的兴起,捧角方式从"口耳相传式"向"大众传媒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modern mass media , the actor and the press began to interact with the audience ' s voice and strength . The way the modern mass media rose up before the artists and the newspapers began to interact , and then to Mei Lanfang ' s time , the audience benefited from the rise of moder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 and from the " oral " to " mass media "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基金】:(1913-1949)%E7%9A%84%E7%A0%94%E7%A9%B6%E3%80%8B,%E9%A1%B9%E7%9B%AE%E7%BC%96%E5%8F%B72014M551429" target="_blank">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梅兰芳海上形象论:基于<申报>(1913-1949)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1429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伶人成名的基础是演技,然捧角威力不可小觑,顾得,满城惯听叫天儿”之语,以专业伶人谭鑫培之一个好角能不能红,能红多久,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没戏趋风媚俗,出音靡靡,能使人心为之萎靡,民气为有人捧和捧角者的声势与力度。现代大众传媒兴起之之颓唐之意。前艺人扬名的途径主要限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兰英;如何提高“口耳相传”的效度——兼谈本地区声韵母教学中的难点突破[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赵建华;;感谢有“意”人生[J];意林(原创版);2014年04期
3 糖仁的心头好是悬疑偶像剧;;霹雳MIT诚意造就惊喜 悬疑成就偶像[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4期
4 ;编者絮语[J];回族文学;2011年02期
5 ;刊中人[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4期
6 石琼;;浅析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口耳相传方式[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7 朱积孝;;姓氏说源[J];青海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8 陈飞;文化岂能如此翻番[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3期
9 古保祥;;给鹦鹉开工资[J];思维与智慧;2013年15期
10 朱山坡;;导演[J];作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卢有泉;;三晋古谣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北齐为例[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兆清;;试论怒族民间“塔巴”传说及其研究价值[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夏友梅;;故事语言的特色及运用策略[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4 ;戴逸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李燕杰;;忠心献给祖国 孝心献给父母[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6 门秀山;;儿童的歌谣,时代的声音——简谈乡土儿歌的搜集和整理[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亚军(地质出版社) 编译;“样书+礼品”启动口耳相传营销[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邹文华 通讯员 陈少丹 黄益武;“三字经”口耳相传 “明星队”巡查表演[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3年
3 商报记者 刘志英;《杜拉拉升职记》:“口耳相传”的倍增效益[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星;木屋里,口耳相传的往事[N];文汇报;2012年
5 王青;巴黎的“老马夫妇”[N];光明日报;2002年
6 徐蔚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拯救世界的梦想[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7 早报记者 许荻晔;“我最不喜欢拿着史料比较作品”[N];东方早报;2014年
8 玺璋;解构历史是为了重构历史[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苑广阔;近童真,远恶俗[N];深圳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怡梦;讲好故事重在找回民间性[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拉毛加;由敦煌手卷P.T.1287,P.T.1286,P.T.1288来探究吐蕃时期记载历史的参照框架[D];西藏大学;2011年
2 张亮;从口耳相传到鼠标键盘[D];吉林大学;2008年
3 谭霖;民俗学视角下马山童谣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阿达来提·依明;哈密民间比艺提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5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8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