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跨文化戏剧的政治性与艺术性——评巴鲁查论《摩诃婆罗多》

发布时间:2018-01-08 13:04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戏剧的政治性与艺术性——评巴鲁查论《摩诃婆罗多》 出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戏剧 政治性 艺术性 彼得·布鲁克 《摩诃婆罗多》 鲁斯顿·巴鲁查


【摘要】:巴鲁查论《摩诃婆罗多》一剧的主要意见,可归结为:《摩》抽离了"印度语境",背离了"印度文化",布鲁克未以"一种印度的视角",来理解和呈现史诗《摩诃婆罗多》,因而缺乏"印度性"。其论述逻辑,是以政治、经济强势,来推论文化强势。其错误在于,他根本无视,甚至歪曲了布鲁克的语境——"普遍人性"。跨文化戏剧虽是在不同文化间发生,却是由艺术家个人来实现,必须注重个人性。在跨文化戏剧中,"文化蹂躏"与"艺术影响"同时存在。而"跨越",则意味着理解、包容和开放。
[Abstract]:The main opinion of Balucha's play "Mahabharata"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the Indian context" and "Indian culture" are taken away from "Mohma", and Brooke does not take "an Indian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present the epic "Mahabharata", thus lacking "Indian". The logic of its argument is to infer cultural power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The mistake is that he simply ignores it. It even distorts Brooke's context of "universal humanity". Although intercultural drama takes place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 it is realized by the individual artist, and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individual nature in the cross-cultural drama. "Cultural ravages" and "artistic influenc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and "leapfrogging" means understanding, tolerance and openness.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研究所;
【基金】: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身体戏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UC14A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5
【正文快照】: 布鲁克在思考和实践跨文化戏剧(intercultural theatre)时,主要着力于两个周夏奏,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研究所讲师,文学博士。1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身体戏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UC14A71)的阶段性成果。层面:身体与人性。早在1973年,布鲁克就曾说过,他一直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帕特里斯·帕维斯;俞建村;;当代的跨文化戏剧[J];戏剧艺术;2012年02期

2 凯·费·索根费瑞,谢江南;跨文化的导演技巧:新生力量还是精神掠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鲜红;;莎士比亚喜剧和元明清戏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较[J];长城;2010年12期

2 邓艳;;译者主体性关照下的朱生豪和梁实秋莎剧译本之对比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张仲英;;浅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方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尹翎鸥;;神性与人性——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侯松山;马蕾蕾;杨密芬;;蓝氏英译《鲁迅小说全集》归化策略评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6 吴倩;;心理学视域下《李尔王》中李尔的自恋[J];电影文学;2012年07期

7 王毅;;以符号学的意义理论阐释不可译性及形式对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佳欣;彭芳;;人文主义思想与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飞天;2012年04期

9 徐伶;黄剑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转喻认知识解[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贺祥麟;;赞赏、质疑和希望——评朱译莎剧的若干剧本[J];英语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逦菁;;爱欲的肢体言说——DV8肢体剧场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娟;论《周易》的时间观念—一个文化史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2年

4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晓剑;绘画中的本真性理想[D];浙江大学;2013年

6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李加莉;文化适应研究的价值及问题:一种批评的视角[D];武汉大学;2013年

8 付龙飞;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袁丹;基于信息诉求的身体语言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10 郑伟;基督宗教传播的视觉媒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鑫;戏中戏:从戏剧结构到戏剧观念[D];安徽大学;2011年

4 许莹;融入装置艺术的舞台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刘红;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反讽[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魏存茂;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厦门大学;2001年

7 矫福军;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红岩;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下的现实主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丹妮;贝克特戏剧情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10 林芸;灵魂的讴歌:有关人类悲伤的概念与经验之跨学科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龙余;;《摩诃婆罗多》全本汉译的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2 孟昭毅;;《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3 爱德华·贝尔 ,李一鸣;一部史诗剧——《摩诃婆罗多》[J];戏剧报;1985年12期

4 葛维钧;;梵语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译本出版[J];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5 肖涵;;试析《摩诃婆罗多》中安巴公主的形象[J];文学教育(上);2007年06期

6 赵言超;;复制与变体——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罗刹吃人故事在中国的流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董友忱;;《摩诃婆罗多》在孟加拉语地区的传播[J];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8 王鸿博;;《摩诃婆罗多》“咒祝”主题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9 孙俊红;;镶在王冠上的宝石——试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3年32期

10 金克木;;《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序[J];南亚研究;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明;;《摩诃婆罗多》插话的审美意义[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2 刘安武;;《摩诃婆罗多》中的插话《莎维德丽传》[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3 唐龙;;古希腊和印度史诗中悲剧美学特征及其根源[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双弓;做梦都在翻译《摩诃婆罗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摩诃婆罗多》责任编辑 郑文林;《摩诃婆罗多》青丝变白发 丹心译史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朝戈金 黄宝生;《摩诃婆罗多》:“百科全书式”的印度史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教授 钱文忠;《摩诃婆罗多》里的古印度传奇[N];深圳商报;2012年

5 记者 李瑞英;中文本《摩诃婆罗多》《中国古典文学图志》问世[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坤宁;《摩诃婆罗多》《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1397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7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