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背后的三方博弈

发布时间:2018-01-10 04:13

  本文关键词:清末戏剧改良运动背后的三方博弈 出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戏剧改良 清廷 改良派 革命派 博弈


【摘要】: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w Deal", "improvement"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of considerable influence, as a form of art, educ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are more important to people. The Qing government, reformists and revolutionaries almost the same force, from the upper society policy to play its circ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drama set off a great in strength and impetus improvement movement. In this process, reformers unearthe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opera Chinese new. They try to overcome existing barriers,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The three party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with purpose, different methods, launched an exciting the game, which exposed the problems worthy of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南社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qn-6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戏曲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娱乐”、“俚俗”之类的形容紧密相连,相比于诗文赵霞,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南社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qn-636)的阶段性成果。160可以言志、载道的正统地位,戏曲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福海;;晚清戏剧改良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J];中华戏曲;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则杰;;清诗总集丛考——以《离忧集》等为中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曾景忠;;新南社在南社历史上的地位[J];民国档案;2014年01期

3 钟欣志;;晚清“烈士剧”初探——从《潘烈士投海》和《黄勋伯义勇无双》说起[J];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03期

4 陈彩琴;;陈独秀政党思想的演变历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年04期

5 李竞恒;;衣冠之殇:晚清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汉衣冠”[J];天府新论;2014年05期

6 陈建平;;元大都戏曲演员考[J];戏曲艺术;2013年04期

7 刘叙武;;清初长洲毛氏父子的戏曲虚实论[J];中华戏曲;2013年02期

8 闫敏;;陶写性情 规正风俗改易社会——吴梅戏曲批评之功能论评析[J];戏剧文学;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霞;陈去病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勇敢;清代戏曲评点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田军;《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俊平;洪炳文戏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韦芳芳;离异与回归—梁济与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文化[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芳园;元代杂剧教化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段金龙;董每戡戏剧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倩;明清传奇的言情与记史互渗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健;晚明主情思潮的嬗变[D];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7 李娇娇;新世纪辛亥叙事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8 雷家琪;古典戏曲中“寒窑故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吕行;以表演为重心:徐渭南戏理论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10 支欣;《珊瑚》杂志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濑户宏;;从日本人眼中看中国接受易卜生作品的过程——以五四时期为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03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03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