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与创造
本文关键词:简谈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与创造 出处:《四川戏剧》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川剧 艺术家 继承 小生 行当 表演艺术 演出 舞台实践 与时俱进 观众
【摘要】:正川剧的各个行当努力发展,并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其中所谓"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又在全国地方剧种中独树一帜、艺冠前列。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艺术优势,一是由于川剧小生行当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心血创造,已具有丰厚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由于行当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接代传承。这便构成了川剧小生艺术与时俱进的特征。我就是这条传承链中的实践者、体现着和受益者。我从小学艺,主攻文生,初学时虽在实践中获
[Abstract]:The various trades of Zhengchuan opera develop hard, and keep a balance in the dynamic. Among them, the so-called "three small", that is, "Xiao Sheng", "small Dan", "clown", is also unique in the national local drama.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such an artistic advantage is that Sichuan opera Xiaosheng has been created through the painstaking efforts of the artists of past dynasties, which has rich accumulation and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second is because of the legend of the art industry. This constitu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opera Xiaosheng art with the times. I am the practitioner of this inheritance chain, reflecting and beneficiaries. I learned from childhood, the main Wensheng. Although in the beginning of school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川剧的各个行当努力发展,并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其中所谓“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又在全国地方剧种中独树一帜、艺冠前列。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艺术优势,一是由于川剧小生行当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心血创造,已具有丰厚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由于行当艺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雍然;姫“用心”[J];上海戏剧;1963年Z1期
2 陈培仲;振兴川剧的又一丰硕成果——喜看四川省川剧学校晋京演出[J];四川戏剧;2004年01期
3 李枝华;川剧行当需要全面发展——看川剧《火烧濮阳》有感[J];四川戏剧;2003年05期
4 徐康;名丑之死——追念川剧表演艺术家邱福新[J];四川戏剧;2004年03期
5 黄光新;锐意创新的川剧著名正生杨昌林[J];中国戏剧;1986年06期
6 虹裳;;尚友社请川剧老艺人谈《穆桂英》表演艺术[J];当代戏剧;1959年05期
7 张静野;;川剧表演艺术家韩成之逝世[J];四川戏剧;1992年04期
8 肖德美;浅谈川剧文生的表演艺术[J];四川戏剧;2001年05期
9 萧德美;浅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J];中国戏剧;2001年10期
10 唐思敏;;王超 川剧小生中的“黑马”[J];中国戏剧;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长荣;;演员的“内功”与“外功”[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张瑞芳;;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田少军;;体味“视野”[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4 李前宽;;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表演艺术界的素质提高[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5 王评章;;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史芒;;瑞草芳华 德艺双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纪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7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8 李默然;;我对表演艺术的看法 兼议李维康、宋国锋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夏衍;;1987年夏衍同志给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的亲笔贺信[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10 霍庄;;浅议黄磊的表演艺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婷 本报记者 张珏娟;省川剧场天天“变脸”[N];四川日报;2006年
2 廖天麟 ;川剧——天府苑花[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罗松;《死水微澜》——从川剧到京剧的“跨界”[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蒋金龙;川剧变脸之争[N];西部时报;2004年
5 魏e,
本文编号:1404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0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