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浅谈琵琶伴奏与戏曲表演的和谐

发布时间:2018-01-12 19:09

  本文关键词:浅谈琵琶伴奏与戏曲表演的和谐 出处:《中国戏剧》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表演 民族乐器 演奏特点 戏曲作品 伴奏者 林石城 戏曲剧本 演奏手法 演奏过程 演奏实践


【摘要】:正琵琶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民族乐器形式,因其所具有的优美温厚的音色、灵活的指法、丰富的表现力、深厚的感染力,而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搭档,甚至具有了"第二主音乐器"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以琵琶乐器的音乐特性、演奏特点以及戏曲表演的伴奏规律作为研究的基础,对于琵琶伴奏与戏曲表演的和谐进行分析与阐述。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行于隋唐时期,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与变化而经
[Abstract]:As a very important form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the pip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ner of opera performance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and warm tone, flexible finger, rich expression and deep appeal. Even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second main instrument".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pipa musical instrument music characteristic,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he opera performance accompaniment rule a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The harmony between pipa accompaniment and opera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and expounded. Pip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system, which was popular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experienced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作者单位】: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812;J617
【正文快照】: 琵琶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民族乐器形式,因其配与融合。纵观目前的戏曲伴奏实践,中国戏曲表演所具有的优美温厚的音色、灵活的指法、丰富的表现体系中的很多戏曲种类都将琵琶作为“第二主音乐力、深厚的感染力,而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搭档,甚器”,这种广泛性与普遍性是与琵琶这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人元;戏曲表演的节奏性下[J];艺术百家;2001年01期

2 李水莲;形神我——对戏曲表演的一些体会与理解[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牛文;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1年年会在太原举行[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4 张鸿雁;论戏曲表演的“眼神”[J];黄梅戏艺术;2002年03期

5 张仲炎;弘扬民族文化 造就艺术新人——祝四川省青少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开幕[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6 川草;合力互动 共促振兴——话四川省青少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7 李艳华;中高等戏曲表演教学之比较[J];戏曲艺术;2003年01期

8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9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10 赵红丽;;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文化素养和戏曲表演的关系[J];大舞台;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王涛;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英;论戏曲表演体验的特殊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王晓莉;略论戏曲表演舞台支点的特征及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睿;晚清到民国年间(1902—1949)政府对四川地区戏曲表演活动的介入与控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5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5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