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与保障戏曲艺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解读
本文关键词:营建与保障戏曲艺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解读 出处:《艺术百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艺术 生态环境 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戏曲 传承 发展创新
【摘要】: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一共九款21条,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支持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予以了条分缕析的政策规定和具体阐明。国务院支持戏曲艺术继承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对于具备近千年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而言,首先要予以重视的是保护与传承,在全国范围内摸清家底,调研普查,建立切实可信的地方剧种数据库和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将戏曲艺术的振兴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去加以实施。要将戏曲艺术在社会发展体系中传承下去,必须要在国家艺术基金、文化部专项基金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对"一剧之本"的剧本予以关注,对戏曲的活态化演出予以扶植。戏曲表演团体和戏曲教育院校的保障政策,也被非常鲜明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生态环境。要从文化生态圈的源头上出发,从娃娃抓起,从新生代抓起,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戏曲艺术作为载体的教育活动。
[Abstract]: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several policies on suppor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 a total of nine pieces of 21, on the new century,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suppor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 art.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State Council suppor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 art is "two for"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erving socialism). Adhere to people-centered creative guidance, adhere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guide, adhere to sub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opera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e opera art with a long history of nearly a thousand years, the first thing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In the national scope to find out the family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censu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edible local drama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network platform.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rt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nherit the opera art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the National Art Fu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pecial fund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support of the whole societ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ript of "the basis of one Drama" and support the live-state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 art require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pera art.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school opera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rt as the carrier.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当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ZD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92.0
【正文快照】: 全国文化界和其他界别的有识之士,最近都在关国中央人民政府继1951年5月5日发布《政务院关注与思索这一基于政府顶层设计层面的文化大事件: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以来,时隔65年之后又一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面向各省、自治区次就戏曲工作所做出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光祖;一门独立的课程——《戏曲写作教程》序[J];四川戏剧;2001年04期
2 何中兴;50年后的戏曲[J];东方艺术;2001年02期
3 李祥林;“戏曲化”与文化自省[J];当代戏剧;2005年03期
4 王潞伟;;谈符号与戏曲创作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尹雨;;戏曲的又一根尾巴——独立舞蹈[J];艺海;2010年01期
6 余大洪;;失迷了的戏曲创作[J];东方艺术;2011年S1期
7 吴民;;戏曲生态学的学科界定与发展方向[J];戏剧文学;2013年06期
8 ;上海成立戏曲创作小组 各剧团订出创作计划[J];戏剧报;1958年03期
9 兵;《江苏戏曲》月刊创刊[J];戏剧报;1959年08期
10 ;让戏曲现代戏大放异彩[J];文艺研究;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景亮;;把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融入戏曲生产[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4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重大课题——福建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5 李简;;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施旭升;;戏曲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本体性描述[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7 孙书磊;;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上官涛;;崇雅归正——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静;浅谈戏曲前景[N];周口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罗云川;“如果你能写戏曲,,就什么都能写”[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迫切课题[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郑建鹏;白岚玲:戏曲评点学研究的拓荒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张敏生;戏曲艺术要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刘祯;文化创新与戏曲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朱恒夫;城市化进程中戏曲创作的探索者[N];光明日报;2009年
9 何玉人;戏曲:展现风采与寻求发展[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 实习生 胡子轩;戏曲与动漫 如何牵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倩菲;都市民俗生态和民俗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焦福民;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6 易勤华;戏曲诗性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方;裂变与重构:政治逻辑主导的文艺改造[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杨柳;电视媒体对当代戏曲传播的作用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
3 曾春龙;粱廷g彙短倩ㄍで啊分醋髀垩芯縖D];集美大学;2015年
4 刘灼;中国古装影视剧中的戏曲元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潘丽丽;现当代水墨戏曲画形式语言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6 浦晗;“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程晓清;清代状元戏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张文雯;明清女性剧作情感抒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雅静;黄之隽戏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亚;湘西土家族仪式戏曲的音乐文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