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三位一体:戏曲表演主体内涵剖析

发布时间:2018-03-03 08:17

  本文选题:三位一体 切入点:创作者 出处:《戏曲艺术》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早在1935年,布莱希特就发现梅兰芳"一个人在舞台上,实际上等于同时看到不下于三个人物",指出了戏曲表演主体奇妙而复杂的内涵存在。在舞台演出中,戏曲表演主体的确具备了"三位一体"的内涵,即"创作者、创作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创作的成果(人物形象)全都统一于演员自身"。创作者,即清晰、冷静地操作着表演进程的演员的理智部分;创作的工具和材料,即演员身体、声音构成的表演脚色体制以及歌舞表演内容;创作的成果,即精彩演出所创作的舞台人物。
[Abstract]:As early as 1935, Brecht discovered that Mei Lanfang's "one person on the stage, actually equivalent to seeing no less than thre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pointed out the wonderful and complex connot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opera performance. It is true that the main body of opera performance has the connotation of "trinity", that is, "the creator, the tools and materials of cre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 (character image) of creation are all unified in the actor himself" .Creator, that is, clear, The intellectual part of an actor who calmly operates the acting process; the tools and materials of creation, that is, the body of the actor, the acting system of sound composi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ong and dan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 of creation, namely the stage character created by the wonderful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基金】:“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静;;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2 刘铭;;《金瓶梅》成书年代小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周传家;北京的昆曲艺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罗辛;;社会转型期中国艺术的发展及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上)——中国舞蹈及舞剧近现代发展的大环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东皓;;浅谈中国古代戏曲演出组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6 欧孟宏;刘阳;;论明代中后期社会时尚对昆曲兴起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7 束霞平;浅谈苏州昆剧戏衣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吴新雷;扬州昆班曲社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徐子方;世纪之交——江苏省古典戏曲研究历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吴新雷;关于吴梅的昆曲论著及其演唱实践——为纪念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4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10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枫丹;论北宋杂剧优语的历史背景[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慕原;传统的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王丹丹;上党梆子生成发展中几个问题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徐建红;胡文焕《群音类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晓辉;明代昆曲文本与刊刻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郭玲;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雯超;黄图s滔非芯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秋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达斯坦”与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唱段与之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刚;游戏性表演—浅析游戏改编电影的表演风格[D];重庆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2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3 张萍;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戏”[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4 刘海萍;;从《烤火》谈戏曲表演的情感体验[J];艺苑;2006年04期

5 刘宽营;;浅议戏曲表演专业视唱课[J];戏剧之家;2006年Z1期

6 李波;;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王驯;;戏曲表演纵想——试探“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吴燕;;动于衷而形于外——谈戏曲表演的体验和表现[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2期

9 汪利军;;戏曲表演教学浅谈[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10 罗建明;;戏曲表演中激情与角色的创造[J];四川戏剧;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王涛;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睿;晚清到民国年间(1902—1949)政府对四川地区戏曲表演活动的介入与控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6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