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田沁鑫:狂飙十六年——评青春版话剧《狂飙》

发布时间:2018-03-03 13:56

  本文选题:青春版 切入点:田沁鑫 出处:《当代戏剧》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IP大行其道的时代,创作者重排自己的作品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的重排属于简单的翻拍,有的却由于某些新手法的使用而成为新作品。我们分析新版本的同时,比较与原作的不同,对研究创作者风格颇有价值。青春版《狂飙》的上演一度引发热议,作为独立作品,它保持着清晰的田沁鑫烙印,但与十六年前的版本相比,不管是表演上的主角新风格、剧本上的叙事结构调整,抑或舞台新技术的应用,均显
[Abstract]:In the age of IP, it has become commonplace for creators to rearrange their work. Some rearrangements are simple reproductions, others are new because of the use of some new techniques. The comparison, unlike the original one,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the creator's sty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Youth version of "the Storm" once aroused heated debate. As an independent work, it maintained a clear brand of Tian Qinxin, but compared with the version made 16 years ago. Whether it is the new style of the protagonis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e script, 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on the stage.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
【分类号】:J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J];艺术百家;2005年06期

2 章燕;排青春版《红楼梦》心得[J];上海戏剧;2000年10期

3 何西来 ,丛小荷;谈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及其意义[J];戏剧文学;2005年09期

4 白先勇;;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巡演盛况纪实[J];华文文学;2005年05期

5 刘淑丽;;青春版《牡丹亭》印象——兼与陈士争版比较[J];艺术百家;2006年03期

6 谢晓霞;;青春版《牡丹亭》运作机制的思考[J];四川戏剧;2007年04期

7 飘飘;;戏曲需要“青春版……”——从青春版《牡丹亭》说起[J];广东艺术;2008年03期

8 胡江潼;;超越时空的永恒——鉴赏青春版《牡丹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赵杨;;青春版《牡丹亭》人文素质教育意义的分析[J];河南农业;2011年06期

10 张青飞;;“青春版”视野下的当代戏曲生态[J];戏剧文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良;;不需要很多“青春版”[A];中国演员(2013年第1期总第31期)[C];2013年

2 胡芝风;;焕发戏曲舞台艺术的“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导向[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3 吴海肖;;婺剧青春版《穆桂英》[A];中国演员(2012年第6期总第30期)[C];2012年

4 孙伟科;;买尽千秋女儿心——观青春版昆曲《红楼梦》[A];中国演员(2011年第2期总第20期)[C];2011年

5 杜春耕;;青春版昆曲《红楼梦》观后[A];中国演员(2011年第2期总第20期)[C];2011年

6 计文君;;此曲只应天上有——青春版昆曲《红楼梦》观感[A];中国演员(2011年第2期总第20期)[C];2011年

7 刘燕妮;;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观青春版昆曲《红楼梦》有感[A];中国演员(2011年第6期总第24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王文章;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授;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3年

3 智联忠;青春版《清风亭》改编从剧本开始[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易立权;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N];南充日报;2010年

5 朱金龙;青春版昆剧为何成功[N];文汇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屈菡 实习生 李颖;青春易逝 唯美永恒[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石岩;青春版《牡丹亭》进校园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珏娟邋覃丹;川剧也有“青春版”?[N];四川日报;2008年

9 倪平;“看上去很美”[N];文学报;2013年

10 万素;青春版《牡丹亭》热演海外的思索[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婷;田沁鑫戏剧的“姿态美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瑞婷;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D];清华大学;2015年

3 朱碧原;互文与编码—田沁鑫戏剧的改编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白骏;田沁鑫戏剧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启示[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5 井明乾;一种现代戏剧的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段荣华;残酷与暧昧[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媛;论田沁鑫戏剧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呈现[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561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61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