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变异——台湾野台歌仔戏音乐的两种品格
本文选题:台湾 切入点:野台歌仔戏 出处:《戏曲艺术》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台湾现存的歌仔戏演出形态中,野台歌仔戏是最常见的表演样态。野台歌仔戏有日夜之分,分别称作日戏与夜戏。日戏固守传统,其音乐从唱腔曲调的选择到后场伴奏的风格都是演员与乐师协作与灵活应变的结果,其音乐运用的模式是与"做活戏"的演出体制相适应的。夜戏"胡撇仔"是歌仔戏的变异形式,原是文化殖民的产物,现已发展成为当下野台歌仔戏夜间的常见形式,其音乐失去了传统戏曲的程式性,音乐中混合着流行歌曲、戏曲唱腔和各种笑料,曲目无所不包。传统与变异表征了台湾野台歌仔戏乃至社会文化的二元对立性。
[Abstract]:Among the existing performance patterns of Taiwanese opera, wild Taiwanese opera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performance. There are day and night types of wild Taiwan opera, which are called Japanese opera and night play, respectively. The Japanese opera adheres to the tradition. The style of his music from the choreography to the backcourt accompanim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operation and flexibility of the actors and musicians. The mode of its music application is adapted to the performance system of "live play". Night play "Hu Xi Zi Zi" is a variant form of the opera, originally a product of cultural colonization, and has now developed into a common form of night opera in the wild Taiwan opera. Its music has lost the formality of traditional opera, the music is mixed with pop songs, opera singing and all kinds of jokes, and the repertoire covers everything. Tradition and variation symbolize the duality of Taiwan's wild Taiwan opera and even social culture.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定;;传统戏曲文化的现状与前景[J];黄河之声;2009年08期
2 白琳;;以戏曲电视剧推进传统戏曲复兴转型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4年02期
3 李真;;国内新媒体与传统戏曲理论研究述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陈玉军;;谈传统戏曲的现代化[J];剧作家;2011年05期
5 陈光涌;唐治;;传统戏曲被逼“下海”[J];中国西部;2001年04期
6 周育德;;胡同口的遐想——漫论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J];戏剧之家;2000年04期
7 石赵璧;传统戏曲改编得失谈[J];黄梅戏艺术;2002年04期
8 马元素;传统戏曲与现代传媒[J];大舞台;2003年03期
9 季晓燕;传统戏曲:一个沉重的话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10 王曙光;中国现代歌剧与传统戏曲之比较[J];艺术教育;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伟华;;江西传统戏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江西传统戏曲大典》学术工程简介[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2 胡可;;话剧百年感言[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陈雷;;炎黄文化传统与台湾戏剧变革[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4 蔡欣欣;;新世纪(2001~2006)台湾传统戏曲小剧场概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黄小薇;刘义士;;难忘的演出——以此纪念国家主席李先念百年诞辰[A];中国演员(2009年第6期总第12期)[C];2009年
6 李尧坤;;对传统戏曲价值的再认识——从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编演所想到的[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荣健;传统戏曲究竟有多大现代“膨胀”空间?[N];中国艺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郑昭;保护传统戏曲传承人[N];福建日报;2013年
3 记者 戴娟;弘扬传统戏曲重在营造氛围[N];重庆日报;2009年
4 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雷国荣 陈建武;麻阳 传统戏曲争奇斗艳[N];湖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樊蓉 实习生 陈莹;种植传统戏曲的当代记忆[N];陕西日报;2014年
6 孔祥铭;传统戏曲如何争得一席之地[N];菏泽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传统戏曲“恋上”新媒体[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季宇;《徽州往事》传统戏曲新突破[N];安徽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罗薇薇;争议性新元素,,能否“唤醒”传统戏曲[N];南京日报;2013年
10 毛时安 罗怀臻 傅谨;精英文化的介入对传统戏曲是推动还是破坏?[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惠雁冰;“革命样板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燕;传统戏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探析[D];东华大学;2017年
2 党永生;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3 徐锐;建国初期旧剧改革的内容整合和意识形态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婷;传统戏曲舞美的现代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程刚;传统京剧中的装饰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方婷婷;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毛一春;河北省定兴县贤寓调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3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9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