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

发布时间:2018-03-10 21:18

  本文选题:梅兰芳 切入点:昆曲 出处:《戏曲艺术》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回顾梅兰芳一生的舞台实践,从未和昆曲分离过,而且两者还不是一般的关系。昆曲之于梅兰芳,是乳育的关系、携挈的关系;梅兰芳之于昆曲,是抢救的关系、传承的关系。向梅兰芳传授过昆曲艺术的亲朋师友有梅雨田、陈嘉良、谢昆泉、丁兰荪、乔惠兰、陈德霖、孟崇如、屠星之、李寿峰、李寿山、郭春山、曹心泉、俞粟庐、俞振飞、吴梅等。梅兰芳在昆曲表演上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喜爱塑造敢于挑战现实、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人物形象;二是扮演数个旦行角色,以汲取旦行多方面的表演经验;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梅兰芳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昆曲艺术,是他认为精美的昆曲艺术可以为京剧等表演艺术提供无穷无尽的营养,于是,他利用自己名角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打起了保护昆曲艺术的大旗,做出了系列的传承的举动,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Reviewing Mei Lanfang's stage practice in his life, he has never been separated from Kunqu Oper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not an ordinary one. Kunqu Opera to Mei Lanfang is a relationship of milk and breeding, and it is a relationship of carrying out an open mind. In Kunqu Opera, Mei Lanfang is a relationship of rescue.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o have taught Mei Lanfang the art of Kunqu Opera include Mei Yutian, Chen Jialiang, Xie Kunquan, Ding Lansun, Qiao Huilan, Chen Delin, Meng Chongru, Tu Xingzhi, Li Shoufeng, Li Shoushan, Guo Chunshan, Cao Xinquan, Yu Sunlu, Yu Zhenfei, Wu Mei, et al. Mei Lanfang's aesthetic pursuit in the performance of Kunqu Opera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he loves to portray the images of female characters who dare to challenge reality and strive to grasp their own destiny; and second, they play several roles. The reason why Mei Lanfang spared no effort to advocate Kunqu Opera art is that he believes that exquisite Kunqu Opera art can provide endless nutrition for performing arts such as Beijing Opera. As a result, he made use of the appeal and influence of his famous horn to raise the banner of protecting Kunqu Opera art, and made a series of actions to pass on, and had a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JSZ110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2BB016) 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14ZDB077)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言慧珠;忆梅师[J];戏剧报;1961年Z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罗;全国政协实施《保护扶持昆曲艺术》工作[J];中国戏剧;2004年06期

2 戴平;保存昆曲遗产之我见[J];戏剧艺术;2004年03期

3 文轩;我校举办昆曲艺术高峰论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汪人元;关于昆曲的保护、扶持和振兴[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5 吴平平;;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J];艺术百家;2005年06期

6 刘宇宸;我对昆曲的思考[J];中国戏剧;2005年03期

7 王子婴;;对高校普及昆曲艺术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年09期

8 马家钦;;昆舞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曲与昆舞》系列之一[J];艺术百家;2008年06期

9 唐红芹;;明清青楼名妓精于昆曲表演原因初探[J];科学大众;2008年05期

10 方军;;昆曲的七种美[J];上海戏剧;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毓敏;;根据昆曲的规律发展昆曲[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2 侯少奎;;喜看昆曲现代戏《陶然情》[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3 汪仕豪;;苏州园林引入昆曲艺术让国宝发扬光大[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杨凤一;;昆曲的改革、发展,要立足于抢救、继承[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5 黄竞莹;;顾卫英的昆曲表演[A];中国演员(2011年第6期总第24期)[C];2011年

6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深入推进[A];中国演员(2011年第3期总第21期)[C];2011年

7 刘南;;海峡两岸昆曲艺术家献演《牡丹亭》 昆曲邂逅海德堡[A];中国演员:2013年第4期 总第34期[C];2013年

8 沈泉生;;谈木偶昆曲的传承及保护[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9 孙毓敏;;一次昆曲艺术大餐[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10 李蓉;;努力坚守 传播昆曲文化——记浙江昆剧团青年小生曾杰[A];中国演员(2012年第4期总第28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春 薛颖旦;我省颁布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工程方案[N];新华日报;2004年

2 汪秋萍;柯军:想让昆曲“飞起来”[N];新华日报;2006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安裴智;传承昆曲不能走商品化之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艺言;加大抢救保护扶持力度 促进昆曲艺术科学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实习生 班晓R,

本文编号:1595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95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