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对现代民族歌剧的历史贡献
本文选题:中国歌剧 切入点:西洋歌剧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1期
【摘要】:正丁毅是我的二姐夫,在他于1997年去世以后,我一直想写文章悼念他,但始终未能成文。今年我和他的女儿丁沁一起编选了他的文集《丁毅歌剧创作、理论与翻译》,因此写了这篇总序,尽管主要讨论他对中国现代民族歌剧的贡献,但也谈到了我对他的精神、人格,以及他们那一代革命者的一种理解。就以此文作为一个迟到的纪念吧。丁毅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开拓者之一。在
[Abstract]:Zheng Ding Yi is my second brother-in-law. After his death in 1997, I always wanted to write an article to mourn him, but it was never written.This year, his daughter Ding Qin and I compiled and selected his anthology, Opera cre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of Ding Yi. Therefore, I wrote this general preface. Although he mainly discussed hi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opera, he also talked about my spirit and personality to him.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generation of revolutionaries.Take this as a reminder of your lateness.Ding Yi is one of the pioneers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opera.I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J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的创作演出[J];新文化史料;1995年02期
2 李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进行创作的情况[J];新文化史料;1996年03期
3 孙晓忠;;当代文学中的“二流子”改造[J];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及署名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5期
2 孟远;;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孟远;六十年来歌剧《白毛女》评价模式的变迁[J];河北学刊;2005年02期
4 周海燕;;乡村改造中的游民规训与社会治理策略考察——以“改造二流子”运动为例[J];江海学刊;2012年05期
5 李晓荣;;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农村游民的改造——兼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尊重原则[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6 周海燕;;作为规训的生产——以大生产运动叙事为中心的话语考察[J];开放时代;2012年08期
7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歌剧《白毛女》研究课题组;陆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及署名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2期
8 张器友;;是钩沉还是翻检早已厘清的陈年老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9 程娟娟;;试论解放区的“翻身戏”[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孟远;;歌剧《白毛女》的叙事变迁史[J];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琳;回归历史的本真[D];兰州大学;2008年
2 唐旭斌;周扬与现代革命文艺运动[D];南京大学;2013年
3 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师林;歌剧《白毛女》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静;三代“喜儿”演唱艺术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静岩;西北战地服务团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涛;张庚戏曲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黄妍;从延安鲁艺文学活动看延安文人话语方式的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晓飞;延安鲁艺歌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7 杨高强;曾事农桑:论新时期以来乡村叙事中的“劳动”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贺舒;向隅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9 陈娜;《白毛女》的跨文体叙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嘉悦;;立于音乐艺术之林——中国歌剧发展观窥[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2 王珊铭;;中国当代歌剧发展之印象[J];四川戏剧;2008年03期
3 尹雪峰;;感悟中国民族歌剧的真谛——走进《小二黑结婚》[J];戏剧文学;2010年05期
4 欧璐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对西洋歌剧优势因素的吸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万和荣;;重新审视歌剧《白毛女》的优秀“品质”——兼论中国歌剧的可行性发展[J];文艺争鸣;2010年14期
6 万和荣;;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历史成因[J];艺术百家;2007年02期
7 刘恒岳;;中国歌剧“五问”[J];歌剧;2009年01期
8 王立改;浅析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4年09期
9 朱艳;;中国新歌剧产生的四种说法和四个阶段[J];剧影月报;2006年06期
10 李斌奎;;漫谈中国歌剧——读歌剧本《神农架》感言[J];歌剧;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新;;陕西皮影戏的历史及保护利用[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1699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9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