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书腔词关系探讨
本文选题:徐州琴书 + 依字行腔 ; 参考:《音乐创作》2014年02期
【摘要】:正徐州琴书是用徐州方言进行说唱的曲艺品种,徐州琴书的"腔"是指徐州琴书的唱腔曲调,属于音乐范畴;徐州琴书的"词"指唱词,属于文学范畴。"腔词关系"是指唱腔与唱词所构成的音高和节奏关系。于会泳在《腔词关系》中称之为"在统一内容范围内,唱腔自行规律与唱词自行规律的结合关系。"1徐州琴书的腔与词是紧密结合的,有时以腔配词,有时以词入腔,一般是依字行腔,腔随字改,以唱腔音调服从方言唱词为总的原则。徐州琴书是北方琴书的代表性曲种之一,从徐州琴书的腔词关系的构成方法和原则的分析中,可以探讨琴书曲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进而分析和归纳说唱音乐的生成规律。
[Abstract]:Zheng Xuzhou Qin book is a variety of rappers in Xuzhou dialect. The "tune" of Xuzhou Qin book refers to the singing tune of Xuzhou Qin book, 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music, and the "ci" of Xuzhou Qin book refers to the singing words, which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lit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cals and the words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tch and the rhythm.Yu Huiyong called it "within the scope of unified cont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w of singing and the law of singing." (1) the cavity and the word of Xuzhou Qin book are closely combined, sometimes with a cavity to match words, sometimes with words into the cavity,Generally according to the word line cavity, the cavity with the word change, singing tone from the dialect as a general principle.Xuzhou Qin Book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music species of the Northern Qin Book.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ng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ne and the words of Xuzhou Qin Book, we can explore the reason why the tune of the Qin Book is so, and then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ules of the formation of rap music.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徐州琴书曲本现状考察与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760072
【分类号】:J6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醒世姻缘传》注释商榷[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2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相宇剑;;“大滑答子货”释义商榷[J];编辑之友;2012年05期
4 付宗熹;;浅析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5 李芙;;关于温州鼓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商华;;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和语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蒋博;;泰州市区方言的“子”尾词形式及功能[J];大舞台;2010年11期
8 湛洋;齐晓芳;;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似无情却有情——浅谈《玲珑塔》在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的巧妙引用[J];电影评介;2008年09期
9 吴艳玲;;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10 柳青;;湘北华容县番邦鼓歌头音乐与华容县地方民间歌曲[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琴;泗洪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业明;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文;山东滕州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丹;绍兴莲花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王娟;“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童一帆;多元分流 和谐共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舒元;对常德丝弦传承的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郁章玲;莒南(路镇)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11年
8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倩;清代河北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姚双云;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云彩;论徐州琴书的“精气神”[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2 张巧玲;浅谈徐州琴书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3 张巧玲;谈谈徐州琴书程式的继承与创新[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吴长青;;徐州琴书生存发展之我见[J];剧影月报;2008年05期
5 蒋立霞;浅谈徐州琴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魏小娟;;徐州琴书更需要培养年轻一代观众[J];剧影月报;2009年01期
7 魏小娟;;徐州琴书的演变、发展和继承[J];剧影月报;2008年06期
8 吴爽;;论新时期徐州琴书的发展[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9 魏小娟;;徐州琴书表演中的“曲”、“白”艺术[J];剧影月报;2008年05期
10 陶园;;论徐州琴书的发展脉络[J];北方音乐;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梅;振兴徐州琴书路在何方[N];文汇报;2010年
2 记者 刘苏;我市7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N];徐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庄;让悠扬的曲调传唱千古[N];徐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建虹 秦建莉 郝锴;迈向“文化名市”[N];徐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苏;让传承之路走得更远[N];徐州日报;2009年
6 闫书杰;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局局长 边茂田;两大书会怎样薪火相传[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中国曲协副主席、江苏省曲协主席 盛小云;继往开来 传承创新[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大田;民族音乐的重新唤醒[N];文艺报;2002年
10 黄守部;相邀马街书会[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庞兴华;徐州琴书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赵薇薇;二胡曲《看花灯》的创作与演奏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4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4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