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及昆曲之将绝,急恢复而新之”——姚华的昆曲观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15 03:14

  本文选题:姚华 + 昆曲 ; 参考:《戏曲艺术》2014年03期


【摘要】:近代戏曲学者姚华尤其推重昆曲。他认为:昆曲是乐教之具,是正声雅乐;昆曲是诗统的延续,是词乐一体的韵文学传统最后的结点;昆曲是骈史的典范,以声容为手段承担反映社会的"史"的职能;昆曲是国乐、国剧。姚华从这些特定的角度为我们清晰映照出昆曲的精神谱系与文化地位。然而百年来,姚华对昆曲的高扬几为绝响,这是需要反思的。姚华的昆曲观启示我们应尊重传统、"寻兹坠绪",注重从文化根脉、华夏艺统来理解昆曲、呵护昆曲。
[Abstract]:Yao Hua, a modern opera scholar, especially emphasized Kunqu Opera.He holds that: Kunqu Opera is an instrument of music teaching and is an elegant music of upright voice; Kunqu Opera is a continuation of poetic system and the last node of the rhyme literary tradition of integrating ci and music; Kunqu Opera is a model of the history of parallelism and takes on the function of reflecting the "history" of society by means of sound appearance.Kunqu Opera is national music and Chinese opera.Yao Hua clearly reflects the spiritual pedigree and cultural status of Kunqu Opera from these specific angles.However,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Yao Hua's exaltation of Kunqu Opera needs reflection.Yao Hua's view of Kunqu Opera reveals that we should respect tradi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understand and protect Kunqu Op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oots and Chinese art.
【作者单位】: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J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定坤;;姚华曲学观的“诗统”意识[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4期

2 陈平原;;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静;《聊斋俚曲》的曲牌运用情况[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宏;;从汉人评“屈”看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蒋金玲;;世界·生命·艺术意境之关系——从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顾晶晶;王万祥;;从《词论》中窥探李清照的词学审美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刘克利;杨兴斌;;高阳县北方昆曲艺术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吕艳;;诗学意境的生成与接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智虎;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浩然;;论施绍莘昆曲创作的时尚特征[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进;;城市文化与身份研究[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珊珊;;河南灵宝道情皮影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夏君;20世纪昆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4 臧慧远;《西游记》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10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历亚丽;陈师道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香;《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雍正伟;卢前散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徐芳芳;窦娥悲剧成因的深层探讨[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慕原;传统的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董国臣;中国古典戏曲戏中串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叶蕾;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平原;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史”——关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吴梅《中国文学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康保成;;五十年的追问: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中国戏剧史?[J];文艺研究;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罗;全国政协实施《保护扶持昆曲艺术》工作[J];中国戏剧;2004年06期

2 戴平;保存昆曲遗产之我见[J];戏剧艺术;2004年03期

3 文轩;我校举办昆曲艺术高峰论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汪人元;关于昆曲的保护、扶持和振兴[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5 吴平平;;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J];艺术百家;2005年06期

6 刘宇宸;我对昆曲的思考[J];中国戏剧;2005年03期

7 王子婴;;对高校普及昆曲艺术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年09期

8 马家钦;;昆舞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曲与昆舞》系列之一[J];艺术百家;2008年06期

9 唐红芹;;明清青楼名妓精于昆曲表演原因初探[J];科学大众;2008年05期

10 方军;;昆曲的七种美[J];上海戏剧;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毓敏;;根据昆曲的规律发展昆曲[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2 侯少奎;;喜看昆曲现代戏《陶然情》[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3 汪仕豪;;苏州园林引入昆曲艺术让国宝发扬光大[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杨凤一;;昆曲的改革、发展,要立足于抢救、继承[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5 黄竞莹;;顾卫英的昆曲表演[A];中国演员(2011年第6期总第24期)[C];2011年

6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深入推进[A];中国演员(2011年第3期总第21期)[C];2011年

7 刘南;;海峡两岸昆曲艺术家献演《牡丹亭》 昆曲邂逅海德堡[A];中国演员:2013年第4期 总第34期[C];2013年

8 沈泉生;;谈木偶昆曲的传承及保护[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9 孙毓敏;;一次昆曲艺术大餐[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10 李蓉;;努力坚守 传播昆曲文化——记浙江昆剧团青年小生曾杰[A];中国演员(2012年第4期总第28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春 薛颖旦;我省颁布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工程方案[N];新华日报;2004年

2 汪秋萍;柯军:想让昆曲“飞起来”[N];新华日报;2006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安裴智;传承昆曲不能走商品化之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艺言;加大抢救保护扶持力度 促进昆曲艺术科学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实习生 班晓R,

本文编号:1752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52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