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表演艺术与中国美学“雅正”传统
本文选题:表演艺术 + 梅兰芳 ; 参考:《文化遗产》2014年03期
【摘要】:今日,京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以为梅氏艺术受到其身边文人的诸多影响,有悖京、昆固有传统,而徐晋如先生却认为梅氏的表演是中国古典美的集大成者。徐文自成一说,可供参考,以期引起争论。
[Abstract]:Today, Beijing Opera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UNESCO representative list of hum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different views. Or think that Mei's art is influenced by the literati around him,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inherent tradition of Beijing and Kun, while Xu Jinru thinks that Mei's performance is the epitome of Chinese classical beauty. Xu Wen's own theory,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cause controversy.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8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论黄节与《阮步兵咏怀诗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董迎霞;;中国舞台时空观兼与西方戏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来维娟;;读阮籍《达庄论》之感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4 刘扬;;道家思想对阮籍诗文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王政尧;晚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赶三[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杨原;;近代北京梨园行的义务戏[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王渭清;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程维;;阮籍咏怀诗中的济世和逃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周晓琳;孤独者的哀音——阮籍《咏怀诗》心理学解读[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黄艾仁;风风雨雨真情在——胡适与梅兰芳的交谊始末[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恬;;论京剧折子戏之形成[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婧;黄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勇;正始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9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倩;中央美术学院藏《庆寿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4 殷悦;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程维;先唐诗歌的议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季芳;董每戡“中国戏剧史学”理论体系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7 施之博;戏曲演员书法与演艺关系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8 陆乐;魏晋名士身体观之形成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9 冯丽萍;商业视域下的李渔戏曲理论与创作[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晓婧;阮籍名士形象考辩[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方云;从梅兰芳的“聪明”说起[J];上海戏剧;1996年04期
2 张古愚;舞台艺术是竞争出来的——从梅、程、荀自成名家的一个侧面谈起[J];上海戏剧;1983年02期
3 许国翔;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结晶——《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诞生的回忆[J];上海戏剧;2001年07期
4 刘厚生;梅兰芳表演艺术风格论[J];中国戏剧;1994年12期
5 李玉坤 ,刘沪;梅兰芳的手势表演[J];中国戏剧;1985年09期
6 刘华,冯伶;梅兰芳[J];档案与建设;1999年05期
7 胡冬生;;梅兰芳美学见解[J];读书;1982年09期
8 王建新;“圆”──梅兰芳表演艺术谈[J];戏剧;1994年04期
9 邓小秋;梅兰芳的饮食[J];食品与健康;2005年08期
10 倪祥保;;“形似”更须“神似” 浅析电影《梅兰芳》的软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少军;;体味“视野”[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2 史芒;;瑞草芳华 德艺双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纪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李默然;;我对表演艺术的看法 兼议李维康、宋国锋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张瑞芳;;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夏衍;;1987年夏衍同志给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的亲笔贺信[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6 霍庄;;浅议黄磊的表演艺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罗君;;我这一生无怨无悔——记表演艺术家温锡莹[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李默然;;走向形象之路[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徐晓钟;;“老船工”的启示——试析胡庆树在《同船过渡》中的表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白杨;;序[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么少颖;梅兰芳与奚啸伯[N];山西日报;2010年
2 单汝鹏;梅兰芳的艺德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金宝山;梅兰芳与国际影星的交往[N];中国档案报;2006年
4 邹元江;“梅兰芳表演体系”为何不能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记者 薛林;我市隆重纪念梅兰芳返乡五十周年[N];泰州日报;2006年
6 演讲人 傅谨;梅兰芳与京剧之美[N];光明日报;2009年
7 贾薇 刘福民;朱绍玉临危受命营造《梅兰芳》音乐画境[N];北京日报;2004年
8 蔡佳倩;完整呈现梅兰芳传奇一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尹宁静;艺术的盛宴 群众的盛会[N];泰州日报;2008年
10 肖复兴;如今梅兰芳和京剧最消费[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3 杨谨瑜;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增德;一位外交官的文化履迹—颜惠庆与清末民国的文化事业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6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程婕;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8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9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钦君;单人剧表演的主要特点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何新;太康道情戏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李恒;浅析三大表演资源融合对当今影视表演艺术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4 师有波;方荣翔京剧表演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云清;用生活浇铸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小菲;谈现代话剧表演中的表现性思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陈思;服装表演艺术与舞台文化[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8 宁丽丽;斯特里普与刘晓庆情节剧电影表演艺术比较[D];湖南大学;2007年
9 张玉玉;彭丽媛歌剧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海波;论歌唱中的表演[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78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8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