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中达利拉的人物形象和唱段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8 03:46

  本文选题:清唱剧 + 巴洛克时期 ;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继卡里西米和许茨以后,整个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清唱剧大师当数亨德尔。在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过清唱剧二十余部,用英语演唱清唱剧就是他首创的,因此要研究清唱剧便跳不过亨德尔。虽然说《弥赛亚》是亨德尔清唱剧中最出名的一部,但《参孙》则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部。国内目前关于亨德尔清唱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弥赛亚》上,但除此之外,少之又少。 本文首先对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作了简单梳理,介绍了曲作家亨德尔的成长历程,脚本作家弥尔顿的创作经历,并从内外两方面来对亨德尔清唱剧在英国应运而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参孙》这部清唱剧的脚本和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利拉”给世人的印象便是背叛丈夫,贪图富贵,残忍恶毒的女人,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剖析了“大利拉”这一角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谱例并结合自身演唱,总结了演唱巴洛克时期作品的若干建议。
[Abstract]:After Kalisemi and Schutz, the most outstanding oratorio master of the whole Baroque period was Handel. In his nearly 60 years of music career, he has written more than 20 oratoriums, and he started singing oratoriums in English. Although Messiah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of Handel's oratorios, Samson is his favorite.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Handel oratorio are focused on Messiah, but in addition, very few.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oratorio in the Baroque period is briefly combed, introducing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songwriter Handel and the writing experience of script writer Milt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sons why Handel oratorio came into being in England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and analyzes the script and theme of the oratorio "Samson". For a long time, the impression of "Delilah" is to betray her husband, to be rich and rich, to be cruel and vicio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 image of "Delilah" from a new ang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suggestions for singing Baroque's work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诺;;巴赫与亨德尔之比较——不同的音乐创作、风格及其原因探究[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2 杨燕;;由《创世纪》引发的对海顿晚年宗教音乐创作激情来源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3 岳光;;浅析巴洛克时期的欧洲歌剧[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杨薇;;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5 于红;;孤独者的语言——巴赫作品之概述[J];飞天;2011年16期

6 于峰;;亨德尔歌剧咏叹调《让我痛哭吧》的解读与演唱[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7 黄玮;;谈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8 林碧炼;;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解析[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9 文幸闺;;歌剧《江姐》的表演之路[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10 孙静;;基督教在欧洲音乐发展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罗娱;;从终止式看不同时期和声语言的特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兴德;赵延君;;关于中西音乐传统之差异的初步比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恩惠;《弥赛亚》的艺术魅力[N];信息时报;2003年

2 马跃;亨德尔——我看见了天国[N];音乐周报;2002年

3 记者 李寒芳;旅美华侨华人来京首演清唱剧《禹王治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记者 王涛;纪念音乐大师亨德尔[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刘鹏;声名鹊起的亨德尔音乐节[N];音乐周报;2001年

6 贺玉斌;昆曲与清唱剧的邂逅 从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想到的[N];音乐生活报;2011年

7 马跃;巴赫与亨德尔[N];音乐周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卓九成邋张鑫;用“江姐精神”演好《江姐》[N];陕西日报;2007年

9 史君良;《凯撒大帝》忠实诠释亨德尔神剧[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肖复兴;天国的国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2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蓉;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中达利拉的人物形象和唱段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蔡晓琳;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基督精神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段强;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欣赏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4 刘宁;一种透视:宗教信仰与亨德尔英文清唱剧风格的关系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张俊国;《弥赛亚》部分唱段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汤丽华;亨德尔清唱剧《锡安的儿女快乐欢欣》演唱浅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吴素芹;亨德尔在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晓婕;清唱剧《江姐》的艺术特色[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袁晖;清唱剧《圣保罗》的宗教内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龙芳;以理性与感性的二元视角解读亨德尔的清唱剧《弥塞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5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45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