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沪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本文选题:沪剧 + 现实主义 ; 参考:《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数百种,沪剧这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剧种,从民间说唱开始,经历了“花鼓戏”、“本滩”、“申曲”等阶段,最终定格在“沪剧”,它之所以能在剧种间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笔者以为,归根到底,它的成功与它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无论从剧本创作、舞台呈现,沪剧都运用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文以“现实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对沪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梳理,以及对剧目个案的详细分析,结合现实主义美学原理,研究沪剧与现实主义的密切关系,分析其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如何让沪剧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发展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Abstract]:There are hundreds of kinds of opera operas in China. Shanghai Opera, a young drama with a history of only one hundred years, 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of "Flower Drum Drama", "Bentan", "Shen qu" and so on, beginning with folk rap. Finally, it was settled in "Shanghai Opera." The reason why it can survive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lays, and become the cultural card of Shanghai, must have its unique pla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s success has a very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its choice of realistic creative methods. No matter from the script creation, the stage presentation, Shanghai opera has applied the realistic creation method, and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realism works. This article takes "realis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combing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opera, as well as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pertoire case, combining the realism esthetics principle, studies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Shanghai drama and re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is realistic creative tradition, and probes into how to better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realistic creative methods in the future creation process of Shanghai Opera.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化南;常回家看看![J];上海戏剧;2000年02期
2 周小燕;人声中有弦音 弦音中有人声——兼娗对沪剧发声方法的一点意墜[J];上海戏剧;1961年04期
3 刘同标;重排沪剧《雷雨》——导演随笔[J];上海戏剧;2001年03期
4 钰雁;;后台心语——小记青年沪剧演员朱俭[J];上海戏剧;2005年12期
5 胡越;《今日梦圆》的构思与创意[J];上海戏剧;1995年06期
6 李惠康;一颗冉冉起升的沪剧新星——顾奇军舞台演出的印象[J];上海艺术家;1996年04期
7 张文伟;我演周冲[J];上海戏剧;2001年03期
8 陆才耕 ,何剑超;勤艺沪剧团召开《夺印》观众座娗会[J];上海戏剧;1963年03期
9 人言;徐风吹开芙蓉花——记沪剧青年演员徐蓉[J];上海戏剧;1995年06期
10 马小华;徐伯涛:20年后还是刘大哥[J];上海戏剧;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李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洪凤桐;;“两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乔美丽;;论新时期的公安题材小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5 张墨研;;一位老诗人的赤子之心——通过对邵燕祥两首抒情诗的细读和比较分析浅释诗人的艺术风格[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芹;;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20世纪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取向[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恒夫;;论上海戏曲的过去、现状与振兴的对策[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房日晰;;李杜诗反映现实之比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9 龚和德;;京剧与上海[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茜;“时尚”沪剧寻求持久青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马也;沪剧:文化名片还是濒危遗产?[N];人民日报;2010年
3 龚和德;沪剧优势与茅派新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郭梅;沪剧皇后的神秘往事[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周保欣;现实主义创作遭遇尴尬[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春利 苏丽萍;引发现实主义创作热情[N];光明日报;2000年
7 记者 端木复;长宁沪剧团两天一场戏[N];解放日报;2001年
8 傅书华;“晋军后”的现实主义创作[N];山西日报;2001年
9 周保欣;开辟现实主义创作新路[N];人民日报;2004年
10 端木复;“沪韵之花”:放歌未来希望[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潘倩菲;都市民俗生态和民俗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抒音;试论沪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2 代虹;近代上海沪剧女艺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莹;试论“新写实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巍;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雕塑与“人文关怀”[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陈岩;从《大漠祭》看雪漠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东;略论现实主义电影在长影40年的演进[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2年
7 王磊;童话中的现实与现代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宙e,
本文编号:1973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7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