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山东茂腔戏曲音乐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23:46

  本文选题:茂腔 + 青岛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茂腔产生于山东境内,是胶东半岛特有的地方戏曲品种。它属于肘鼓子系统的一个分支,其曲调源自于花鼓秧歌,成型于胶州南乡(今青岛胶南市藏马一带)。茂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观众所熟知的民俗特征、严格的戏曲程式特征、丰厚的兼容特征、独特的表现特征、直抒民意的代言特征和风格迥异的音乐特征,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2006年茂腔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繁荣鼎盛时期,但是目前演员的青黄不接、戏曲内容的缺乏新意和经济支持的力度不够等教育、创作和经济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其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实际采风、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等方法,对其音乐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茂腔的起源与形成做了系统分析并列表说明。同时,借鉴相关专业著作和考察结果,围绕茂腔这一地方戏曲的独特之处如曲调唱腔、乐器选择、地方方言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说明和乐谱举例。最后,本文从剧目创作、经济投入、教育支持三个方面对茂腔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对当前某些简单照搬照抄兄弟戏曲甚至外国歌剧的做法予以批评,提出实现茂腔的科学发展,必须以保持其特色为前提。
[Abstract]:It is a branch of the elbow - drum subsystem . It is a branch of the elbow - drum subsystem . Its tune is originated from the flower - drum yangge , which is formed in the southern hometown of Jiao Zhou ( the Tibetan horse in Jiaonan City , Qingdao ) . It has the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cal opera . Therefore , in the 1960 ' s of the Chinese opera , it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period , but the lack of new meaning and economic support of the drama content of the present actor has greatly hindered its development .

In the light of this background , the author makes a deep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by means of the methods of actual wind , reference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 and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a list description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flourishing cavity . At the same time ,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opera , such as tune singing , musical instrument selection and local dialect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晓辉;;湖南地方戏《辰河高腔》的内在价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泽均;;地方戏曲如何打造世界品牌[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安石榴;;一出大戏[J];喜剧世界(上半月);2011年07期

4 ;酷酷的冬“填”[J];人生十六七;2007年12期

5 弋丹阳;;陕西方言与秦腔[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6 黄凌云;;传统戏剧之文南词 隐居的文南词[J];绿色视野;2011年06期

7 刘姝彤;;小戏生存的艺术与价值——山东地方戏茂腔探微[J];歌海;2011年04期

8 龚莉莉;;民歌唱法与戏曲唱法的比较[J];剧影月报;2011年04期

9 刘晓玲;;茂腔之演变轨迹及源头刍议[J];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10 汪俊祺;;徽州地方戏曲武艺表演及价值功能[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珍林;;地方戏曲生存与提高重在科学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2 吴文瀚;;以科技为依托推进河南戏曲文化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徐鹤苹;;闽剧的渊源和艺术特点[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侯秀丽;刘德泉;;门头沟区的戏曲文化遗产[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郝向明;;农村音乐工作的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杨加强;;抓好剧目建设 振兴永嘉昆剧——昆剧《张协状元》感谈[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7 任福全;;如何组织辅导社会音乐活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刘靖之;;元代之后的水浒戏[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9 赵明辉;;整合民俗文化资源 打造民俗文化优势——以青岛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沈不沉;;京剧与温州[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教 义富;大力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N];扬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郭义富 实习生 严军 孙思玲;地方戏曲何时走出困境?(下)[N];扬州日报;2005年

3 记者 张云宽邋实习生 陈静;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N];湖北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云宽邋陈熹 实习生 陈静 通讯员 田松;我省首届地方戏曲艺术节隆重启幕[N];湖北日报;2008年

5 ;《乡试》在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上获丰收[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通讯员 王迪;黄梅麻城两剧团在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节上勇创佳绩[N];黄冈日报;2008年

7 杨文兴;推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N];汕头日报;2009年

8 李仲才;“五促”地方戏曲重生[N];文艺报;2010年

9 ;任跟心建议要扶持地方戏曲发展[N];山西政协报;2010年

10 郭彦洪;繁荣地方戏曲艺术 加快文化名城建设[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飞;都市生活与文化记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4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8年

9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建设;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玲;山东茂腔戏曲音乐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艺丹;青岛茂腔剧团的发展与继承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古全敏;山东五莲茂腔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惠文;论茂腔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欣欣;山东诸城茂腔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静静;从二夹弦兴衰看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D];河南大学;2009年

7 刘葳;地方戏曲情系民歌[D];兰州大学;2012年

8 唐晓静;高校公共艺术课中开展地方戏曲教学的可行性与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炎;泗州戏的民俗学解析[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王梓铭;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1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