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试论正反相衬两极对比的戏曲美

发布时间:2018-06-15 06:09

  本文选题:正反相衬 + 两极对比 ; 参考:《戏曲艺术》2015年01期


【摘要】:我们从对古今戏曲的学习和研究中惊奇地看到,古今优秀的艺术家们已经发现戏曲情节段落间是"正反相衬、两极对比"相反相成的关系,即一方面是互相显见、相互依赖的,同时又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这种结构关系并非是由谁主观臆造出来从外部强加给戏曲的,而是其自身内在运动规律使然。戏剧情节是由矛盾冲突组成的,戏曲的结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情节段落正反相间的形式把矛盾冲突凝炼得极其鲜明,许多"戏"就是从这种正反相衬、两极对比的搭配关系中产生的。
[Abstract]:From the study and study of ancient and modern opera, we are surprised to see that the outstanding artists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ha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ast" between the plot paragraphs of the opera, which is opposite and complementary, that is, on the one hand, it is obvious and mutual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tradictory and mutually exclusive. This kind o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is not imposed on the opera from the outside by the subjective conjecture, but is caused by its own internal movement law. The dramatic plot is composed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lie in that it condense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form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lot paragraphs. Many "dramas" are matched by this kin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es. The collocation of two-pole contrast.
【作者单位】: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分类号】:J8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冲出戏曲困境的艺术探索——论新创黄梅戏《美人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罗辛;;社会转型期中国艺术的发展及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上)——中国舞蹈及舞剧近现代发展的大环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楠;;新形势下戏曲艺术的社会功能再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5 杨媛媛;;豫剧常派唱腔的艺术魅力[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6 陈才训;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结果期待意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解玉峰;;试论20世纪前期国人戏曲观念之转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乔昌如;;浅谈元曲中叛逆者的情感追求[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慧云;;浅谈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J];大舞台;2010年09期

10 郝曼宁;;李翰祥黄梅调电影叙事话语初探[J];电影文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4 张刚;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仙瀛;苏州弹词《西厢记》文学探源[D];苏州大学;2002年

8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9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常青;光山花鼓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4 丁娴瑶;黄沙对越剧导演艺术的贡献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5 施之博;戏曲演员书法与演艺关系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6 杨帆;《拜月亭》与《幽闺记》比较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7 朱晓龙;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冯丽萍;商业视域下的李渔戏曲理论与创作[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穆德慧;试论戏曲舞台艺术的抒情性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闻雨轩;新世纪戏曲电影市场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清杰;;“褒红”无须“贬绿”[J];实践;1994年05期

2 刘希;;婚姻如棋[J];新闻天地(上半月);2011年03期

3 韦斯琴;;梦想照见现实[J];青少年书法;2013年14期

4 庞启帆;;绝配[J];喜剧世界(上半月);2011年01期

5 赵长春;;怀念一位叫春桃的老师[J];散文诗;2012年Z2期

6 刘希;;两个人的西洋棋[J];思维与智慧;2011年08期

7 杨杨;;爱情微电影不能忽视电影感[J];数码影像时代;2013年08期

8 宋万学;;谈“兵”[J];语文学习;1980年04期

9 天公;乔呼洛;;与飞翔的精灵对话——乔光先的摄影生活[J];走向世界;2013年22期

10 杜妮;;美丽会传染[J];健康生活(下半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02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2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