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传播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5 15:24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期 + 中国戏曲 ; 参考:《戏剧之家》2017年05期


【摘要】: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这种舞台艺术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传播路径。然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对中国戏曲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本文从传统模式戏曲传播路径的特点入手,对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pera, this stage ar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unique path of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arrival of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ese opera dissemination has produced certain interferen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pera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ath of Chinese opera communication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分类号】:J8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戏曲论文奖”征稿[J];四川戏剧;2000年04期

2 晓罗;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召开[J];中国戏剧;2000年11期

3 尔冬;《中国戏曲精品》已经面世《中国戏曲经典》即将出版[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4 ;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J];中国戏剧;2008年01期

5 尔冬;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四川召开[J];戏曲艺术;1988年02期

6 张晓果;中国戏曲社会化、商品化管理史证辨优[J];戏剧报;1988年06期

7 ;《中国戏曲与社会诸色》出版[J];中国戏剧;1993年03期

8 ;中国戏剧[J];中国戏剧;1994年01期

9 ;中国戏剧[J];中国戏剧;1994年02期

10 ;中国戏剧[J];中国戏剧;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2 蔡敦勇;;中国戏曲的实与虚[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荣广润;;尊重中国戏曲的艺术个性[A];中国演员(2013年第2期总第32期)[C];2013年

4 汪人元;;京剧学学科建设初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全民;中国戏曲经历的三种经济社会与三个艺术时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邵佩玲;新中国戏曲现代戏60年学术研讨会在金召开[N];金华日报;2009年

3 王学海;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N];文艺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纪秀君;中国戏曲要自信而不自大[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2009年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在浙江金华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陈淑杰;中国戏曲走出去不妨借鉴音乐剧[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雪;北京丰台将建中国戏曲文化中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8 季国平;中国戏曲,不能在翻译中自我迷失[N];人民日报;2013年

9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邢雪;中国戏曲让法国人着迷[N];人民日报;2013年

10 孙惠柱;中国戏曲闯世界,有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雪;中国戏曲“乾旦”艺术的美学解读[D];湖北大学;2013年

2 赵轶峰;中国戏曲话语模式特性及其成因探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陈雯;中国戏曲中“男弱女强”模式及成因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姚迪;中国戏曲女小生艺术现象的美学思考[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00693.html

上一篇:我的徽剧梦  
下一篇: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