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

发布时间:2018-07-05 15:29

  本文选题:东北大鼓 + 传承 ; 参考:《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东北大鼓是流传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北京、天津、内蒙等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流畅优美的唱腔和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在中国北方的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曲艺曲种之一。它不仅形态成熟、自成体系,而且也对其它姊妹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像许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样,东北大鼓的现状却令人极为担忧,其表演几近销声匿迹,抢救、保护与传承这个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优秀曲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以东北大鼓的发展历史与生存状态为研究基础,依据现有的社会条件对其传承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并对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传承东北大鼓提出实践之构想,期待可以对这一曲种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Northeast Drum is a kind of quyi art spread in Liaoning, Jilin, Heilongjiang, Beijing, Tianjin, Inner Mongolia and other areas of our country. It has rich life flavor, bright local characteristics, smooth and beautiful singing and elegant and popular performance form. It has produced great influence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influential and widely spread quyi song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t not only has a mature form and its own system,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other sister arts, and has outstanding academic and artistic value. However, like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cultur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Northeast Drum is extremely worrisome. Its performances are almost gone and rescued.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u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is outstanding song species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living state of the Northeast Dru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inheritanc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social conditions, and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conception on how to inherit the Northeast Drum under the new social conditions. It is expected to benefi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ong specie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正晨;;浅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杨阳;;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系之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3 陈华;;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4 朱惠娟;;河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邹艳;;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国原生态民歌走进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6 邓志芳;;民歌《茉莉花》音乐南北风格之比较[J];大舞台;2011年08期

7 孙瑜m[;;龟兹乐舞在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中的传承[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8 舒畅;;论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9 吴丹;;论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10 杨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丽萍;;继承、保护和挖掘中文古籍文献发扬图书馆的传承精神[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国华;;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失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高彬雪;李朝旭;;祖先崇拜——中国世代传承的民间宗教[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新华;陈雪丽;;竹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7 汤飞云;;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寒松;;高语境文化下家族企业知识传承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相欣奕;郭健斌;殷湖北;;传承与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西藏城市设计——以林芝区府八一镇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杨金生;王莹莹;张丽;黄龙祥;张立剑;;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鸿志 本报记者 张增玲;东北大鼓[N];伊春日报;2011年

2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东北大鼓再现风采 民间艺术自在人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东北大鼓传承上台阶[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长林 马璐;有识之士有为之举[N];吉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文继红;东北大鼓该怎样传承下去?[N];辽宁日报;2006年

6 邬焕庆;传承才能“步步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昕;拯救东北大鼓[N];辽宁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建东 王静;五常东北大鼓面临濒危窘境[N];哈尔滨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邸铭旭;东北大鼓谁来传承[N];友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长林;三弦清越 鼓点不歇[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4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赖晓东;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权杖交接时机影响因素及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海英;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路文忠;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及其时代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巩s,

本文编号:2100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00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