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文明戏改良和海派话剧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8-08-12 13:03
【摘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话剧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然而追踪其来源,便可发现它与改良文明戏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以1928年后改良文明戏演出情形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梳理了文明戏的转型轨迹。以《月儿弯弯》为代表的有剧本的改良文明戏的出现,标志着海派话剧的产生。海派话剧的雏形,即已具备了、市民性、通俗性和基本的话剧元素等标准。改良文明戏直接导致海派话剧向它的1940年代繁荣期挺进。
[Abstract]:The Shanghai drama of the 1930s and 1940s left a unique impri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However, tracing its origin, we can fi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proved civilization drama. Based on the original data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ivilized opera after 1928, this paper combs the transformation track of civilized play. The appearance of the improved and civilized drama represented by the bending of the Moon symbolizes the emergence of the Shanghai style drama. The rudimentary form of Shanghai drama, that is, the standards of citizen, popularity and basic elements of drama. The improvement civilization drama directly causes the Shanghai school drama to advance to its 1940 s prosperous period.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海派话剧研究”(14YJC75104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光;上海举行通俗话剧和滑稽戏会演[J];戏剧报;195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辉;通俗文学与海派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

2 ;海派文学的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3 蔡彤;振兴海派质疑[J];上海戏剧;1986年02期

4 应光耀;论海派文学的弄堂文化景观[J];当代文坛;1994年05期

5 黄建生;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6 张鸿声;都市大众文化与海派文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朱少伟;海派文化的起源及“京海”之争[J];探索与争鸣;2002年12期

8 方爱武;试论海派小品散文的生成及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钱乃荣;多元博采的海派文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杨迎平;从社会性的谴责批评到文学性的审美鉴赏——论海派文学研究的视角转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斤夫;;文学“特区”与海派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陈晔;;承继、流变与创新:海派绘画与近代上海文化[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3 黄乐琴;;鲁迅论海派[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李楠;;四十年代海派都市文学的走向——由两篇小说佚文说开去[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 张滢莹 何晶;作家使命与海派精神[N];文学报;2012年

2 郭学勤;宁波籍电影家与“海派”文化[N];文艺报;2006年

3 记者 陈熙涵;海派文学为南方审美提供了坐标[N];文汇报;2010年

4 王琪森;上海·“1912年现象”论[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京派”“海派”再来一场文学之争?[N];工人日报;2010年

6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N];文汇报;2003年

7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8 邓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钱乃荣;重读鲁迅论海派[N];东方早报;2012年

10 陈墨;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景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艳霞;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唯美—颓废”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潇;海派书法形成与现状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铮;“酒吧”与“弄堂”建构的“新海派”小说风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红英;社交舞与海派作家笔下的浮华都市[D];厦门大学;2009年

5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小亮;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爽;“回不去的家”—30年代京派海派文学的“还乡情结”[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若虚;书写不同的现代性:京派与海派(1930-1937)[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韩庆芳;抗争命运的三重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9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79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