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镜与灯——林兆华导演的莎剧《理查三世》与模仿传统的艺术转型
[Abstract]:Defamiliarization is the operation of all forms of art, performance is also needed. Lin Zhaohua's play Richard III ten years ago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s. The play successfully practices this theory through image change, distanc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decorative ac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Thi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imitation aesthetic action guided by mirror theory, inspired by the theory of lamp, has perfected and deepened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imitation theory from a deep aspect.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is also marks the 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transformation and the vivid reproduction of Shakespeare's plays, which is a milestone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performan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东华大学;
【分类号】:J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誉介 ,易立明 ,林兆华 ,房斌 ,翟小兴 ,李乃文 ,马书良 ,张英 ,王玫;《理查三世》采访笔录[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德;每一次创造都是一次涅i谩终谆踇J];四川戏剧;2003年05期
2 黄天福;相识林兆华[J];福建艺术;2003年05期
3 汤逸佩;优美的解构——略论林兆华执导的《赵氏孤儿》的舞台叙事[J];戏剧文学;2004年03期
4 林克欢;历史·舞台·表演——评林兆华的文化意向与表演探索[J];艺术评论;2005年07期
5 滕庆功;;林兆华之探索[J];大舞台;2006年02期
6 孙凌;;提线木偶的自由——略谈林兆华的表演美学[J];上海戏剧;2006年08期
7 秦良杰;;论当代先锋戏剧的创作实践——以孟京辉、林兆华为中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健;;面向巅峰:难以承受或无限接近——与林兆华版话剧《建筑大师》有关[J];戏剧文学;2008年05期
9 巨星;;林兆华在《哈姆雷特》中发掘出的第二主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10 胡鹏林;彭万荣;;评林兆华与裴魁山分别执导的话剧《梦的戏剧》[J];文艺争鸣;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傅谨;;“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陈淑华;;先锋戏剧“热”后的“冷”思考[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树 张星;林兆华: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N];天津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馨;林兆华的“大问号”[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高艳鸽;没有一个人能把林兆华说清楚[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藏志;“明星话剧”之外的戏剧更需关注[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文继红;林兆华:戏剧舞台的守望者[N];辽宁日报;2005年
6 水晶;空中的梦想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本报记者 孟蔚红;林兆华:我超越不了我的1990[N];成都日报;2009年
8 水晶;我们的戏剧缺少什么?[N];北京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星;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剧[N];天津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石岩;“只有我的手电筒能决定哪些人亮相”[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沁;舞美的力量[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慧林;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驰;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赵靖夏;焰火、涅盘与自由戏剧观[D];上海戏剧学院;2001年
5 薛支川;先锋的可能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灵西;中国新时期以来契诃夫戏剧演出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0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0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