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浅析民族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流行演唱角色柳妮娜的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18-12-14 06:53
【摘要】:民族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革命题材经典剧目,将民族、美声、流行演唱融为一体,并加重流行演唱分量,是民族歌剧发展史中的一大创新,因此,要表现好这一创新。本文通过对反面角色柳妮娜进行分析,得出可以从运用流行演唱技巧、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方面进行表现的结论,并探讨如何表现,引起观众审美体验,从而为表现这一艺术角色做出努力,达到艺术创作目的,为表演者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National Opera "the Wave that never dies" is a classic play with revolutionary themes. It is a great innov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opera to combine national, beautiful and popular singing, and to increase the weight of popular singing. We should do well in this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character Liuina,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from the use of popular singing techniques,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movements and so on, and discusses how to perform, causing the audience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order to show this artistic role to make effor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rtistic creation, for perform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系;
【分类号】:J6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松海;;民族歌剧浅议[J];戏剧文学;2003年04期

2 何斌;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5年02期

3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S1期

4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回顾与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陈芳;;刍议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2期

6 张振江;;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唐红英;;对中国民族歌剧历史和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1年11期

8 郭克俭;;“民族歌剧”名实及其他[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9 赵怡轩;;一切技巧为戏剧服务——也谈“民族歌剧”的是与非[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10 智艳;;“民族歌剧”概念和本体形态特征浅论[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本刊;;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苏武》[A];中国演员:2013年第5期 总第35期[C];2013年

2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再攀民族歌剧新高峰[N];湖北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杨明明;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探悉[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本报通讯员 杨烁;繁荣民族歌剧的责任与坚守[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郑长宁 实习生 张涵;民族歌剧振兴之路如何走?[N];天津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君;《悲怆的黎明》中国民族歌剧新尝试[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彭宽;《木雕的传说》:为民族歌剧增添新风景[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赣文;聚焦民族歌剧 专家热议《回家》[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柳洁;彰显经典魅力 焕发崭新生机[N];经济日报;2010年

9 王祖皆;民族歌剧的强大生命力[N];文艺报;2011年

10 周皓;作为民族歌剧的《运河谣》[N];音乐周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发展概述与现状反思[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谊婷;试论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4 吴静;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边疆;中国民族歌剧女性形象塑造之唱腔演进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杨辉;从歌剧《木兰诗篇》窥探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D];山西大学;2014年

7 田福颖;论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8 林勇;山东省立剧院在中国民族歌剧探索中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楠;民族歌剧《运河谣》艺术特征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颖;中国民族歌剧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表演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78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78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