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中篇苏州弹词《五姑娘》人物审丑

发布时间:2018-12-30 14:12
【摘要】:苏州弹词中对人物丑的刻画,是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直面接受。故事通过丑来推进情节的演绎和高潮,听众则通过审丑、否定丑,宣泄生活中压抑的感情,实现内心善的期许,在说噱弹唱中获得身心愉悦,同时又使自身实现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Abstract]:The depiction of ugliness in Suzhou Tanci is a direct acceptance of social life and life. The story promot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limax of the plot through ugliness, while the audience obtains physical and mental pleasure by judging ugliness, denying ugliness, releasing the depressed feelings in life, realizing the expectation of inner goodness, and enjoying body and mind in the process of saying and singing. At the same time make oneself realize spiritual freedom and transcendence.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
【分类号】:J8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军;“丑” 的文化学阐释——读中国古典美学断想[J];中州学刊;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鲁杰;王宗杰;;略论《河童》中的审丑艺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陈思;;论审丑之维度[J];大众文艺;2013年21期

3 王洪岳;试论中国人的审丑意识[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王伯男;;审丑——美学评价的逆向思维[J];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5 王存良;刘玉平;;80年代以来“丑学”研究述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思;;论审丑之维度[J];艺海;2013年10期

7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红英;严歌苓小说论[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靳伟娜;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2 刘雅;丑在感性绵延中的纠缠[D];西北大学;2009年

3 田喜梅;虞通之《妒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妍雪;《红楼梦》审丑艺术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艳梅;生命的反向体验与提升[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春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瀛天;创意造型的非理性设计浅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林伊飞;当代中国电影的商业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牛宏宝;康德在丑面前的尴尬[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滨;;苏南乡镇茶楼书场在苏州弹词传承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2 陈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中的苏州弹词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4期

3 夏玉才;环境民俗与苏州弹词[J];艺术百家;1992年03期

4 连波;;苏州弹词的源流和特色[J];音乐艺术;1993年03期

5 曹本冶;;苏州弹词音乐之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3期

6 吴文科;;周良对苏州评估和苏州弹词研究的巨大贡献及启示意义[J];曲艺;2012年07期

7 杨佼;;曲苑佳音——“苏州弹词”[J];音乐天地;2007年12期

8 陈彤辉;;传统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9 李俊贤;;苏州弹词学校教育中的课外传承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06期

10 郁群;;留住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苏州弹词:只有创新才能发展[J];曲艺;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黄丹 许芸芸;苏州弹词的雅与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李吉提;寻梦长江[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陈彬斌;四十年后再进京 常熟评弹誉满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徐涟;评弹曲曲忆陈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亮;评弹事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彤辉;传统苏州弹词伴奏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讯;苏州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徐丹;苏州弹词马调流派系统唱腔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 孙伊婷;苏州弹词徐派《三笑》文本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吴U,

本文编号:239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9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