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清末民初报刊剧评之新闻化书写

发布时间:2019-01-20 16:15
【摘要】:晚清报刊的兴盛,使得报刊成为剧评最主要的载体,剧评藉此走出文人狭小的圈子,走向大众。在清末民初的报刊剧评藉借媒体发声的同时,报刊的办报理念、采写观念、编辑思维同样对报刊剧评产生各方面的影响。从"有闻必录"到"无党无偏",清末民初新闻采写观的变化必然影响报刊剧评的录用及"客观化"的进程。报刊的版面样式也影响到报刊剧评呈现的面貌及剧评的行文方式、撰述风格。将戏曲批评这一"旧酒"装在报刊这一新的"器皿"中,使得剧评在形式和内容上均不可避免地打上报刊这一新载体的印记,即报刊剧评出现新闻化书写的现象。
[Abstract]:The prosperity of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de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drama criticism, and the drama criticism took it out of the narrow circle of the literati and went to the public.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ncept of running newspapers, collecting and writing ideas, and editorial thinking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criticism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by means of the media. The change of the view of news gathering and writ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employing and "objectifying" the criticism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he layout style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lso affects the appearance and writing style of the commentary. Putting the "old wine" of opera criticism in the new "vessel" of the newspaper makes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drama criticism inevitably put on the print of the new carrier of the newspaper, that is, the phenomenon of journalistic writing in the newspaper drama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武夷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闽北地方戏曲媒介化生存与传播研究(2014B136)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常恒畅;;近代报刊的文体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傅谨;;大众传媒与新兴的戏曲批评——中国戏曲文献的体与用研究之四[J];民族艺术;2013年06期

3 赵婷婷;;《申报》剧评家立场的转变[J];戏剧艺术;2008年01期

4 刘lm屿;;梨园内外的战争——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上海京剧界之冯贾“党争”[J];文艺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宁莉娜;;严复逻辑观的语用分析[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10 赵利民;;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A];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舒丙旺;方玉润《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香;《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霖;;清末民初小说话中的几个理论热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沃尔特·福克斯,广陵;科技进步与报章文体的演变[J];国际新闻界;1998年01期

3 田根胜;报章体的渗透与近代传奇杂剧创作[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志斌;;《化书》的“社会和谐”思想刍议[J];宗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2 耿金朵;;《化书》独特的文学魅力[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彦力;;《化书》中的教学思想解析[J];中国道教;2006年01期

4 徐明生;;《化书》的思想及归旨略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刘永海;浅议《化书》中“一切皆化”的思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黄世瑞;《化书》中的科学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张栩;;浅析林良儿童散文《小太阳》中的生活化书写[J];昆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化书》[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9 吴磊;万志全;;《化书》道教伦理思想探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裴海茹;刘静静;;谭峭《化书》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久明;;横站:青年郭沫若——以《论中德文化书》为例[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夏烈;对当代性的奇观化书写[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闻攀;新时期的寓言化书写[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罗翔;谭峭及《化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陈礼辉;类型化书写与异质书写的缠结[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2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12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