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论“国剧运动”的跨文化困境
[Abstract]:The dilemma of the Chinese Opera Movement is not as simple as it used to be. Scholars often ignore the important fact that it was first put forward in New York in 1924. From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the advocates, the American context and its imitation object, the Irish National Drama Movement,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National Drama" of the "National Opera Movement" refers to the "localization drama".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this idea was confronted with two kinds of cross-cultural embarrassment: first, "drama" was called "national drama"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once it was changed to "national drama" in China, it was challenged by local opera; Second, the advocates fell into the trap of thinking in "in the West" when reinterpreting and positioning Chinese opera with western theoretical discour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恬;;鲁迅与梅兰芳:面对西方强势话语时的两种应对方式[J];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玉琼;;鲁迅论梅兰芳及京剧艺术研究[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詹争艳;梅兰芳演艺生活的记录与见证[D];厦门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为宜;;也谈“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顾金春;;“国剧运动派”的群体构成及文化心态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马衍;;“不逢其时”的戏剧悲歌——对“国剧运动”的再认识[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方冠男;;新时期“国剧运动”研究问题纠偏[J];戏剧文学;2013年09期
5 彭耀春;梁实秋与国剧运动[J];艺术百家;1992年04期
6 刘秀;;论“国剧运动”的理论局限[J];山东文学;2008年Z1期
7 张yO元;论“国剧运动”对“五四”戏剧改良的反思与超越[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8 胡叠;论“国剧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韩黎丽;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与我国“国剧运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青;;论梁实秋与国剧运动[J];艺术百家;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勇;;早期现代戏剧民族化的一次理论尝试[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作忠;1924年:“国剧运动”策源于美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傅谨;“国剧”释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秀;“国剧运动”的历史检讨[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晓坤;“国剧运动”及其写意戏剧观[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琴;“民族”土壤中的“现代”之花[D];厦门大学;2006年
4 张乃锋;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本文编号:2424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2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