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兰州鼓子在现代化语境下的生产与接受

发布时间:2019-06-11 22:47
【摘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出台是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然而在现代化这一源自西方传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兰州鼓子等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依然堪忧。本文借助美国文化社会学家Wendy Griswold的"文化菱形"模型,考察兰州鼓子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样态。通过对模型中社会世界(social world)、创造者(creator)、文化客体(cultural object)、接受者(receiver)这四个单位的分析,来探讨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与接受过程中,传统文化究竟与现代社会发生着怎样的冲突,这种冲突又在何种程度上有着解决的可能。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vides a macro guarante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day. However, 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ern tra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such as Lanzhou Guzi is still worrying. With the help of the "cultural diamond" model of American cultural sociologist Wendy Griswol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urvival pattern of Lanzhou Drum in the present soci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units of (creator), cultural object (receiver), the creator of social world (social world), in the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kind of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society is taking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what extent it is possible to solve this conflict.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本土音乐的流变与保护——以兰州鼓子为例”(项目编号:10YJA760023)的成果
【分类号】:J8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蒋明云;;兰州鼓子的起源及其文献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叶良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单鹏举;;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应引领文化创新风气之先[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3期

9 张祝平;;从文化自觉的视域审视太极文化的勃兴[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梁明珠;杨剑;;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2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赵瑞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颖;;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从“新天地”现象谈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木基元;普卫华;;让阿诗玛更加靓丽——从丽江的启示谈二次创业中的石林文化品牌[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江净帆;;“读经”运动: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自尊”——兼与蒋庆先生商榷[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罗树杰;;文化侵蚀与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恶化——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10 罗树杰;;“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动力略论——以广西虎村彝族的跳弓节为个案[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兰;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亚雄;赵塔里木;;“兰州鼓子”简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康健民;“兰州鼓子”源流及其现状浅析[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丽;周琪;;兰州鼓子的演出变迁史[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3期

2 蒋明云;;兰州鼓子的起源及其文献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04期

3 郇芳;;庶为知音者察焉——兰州鼓子唱韵研究[J];广播歌选;2008年12期

4 姚连学;;《兰州鼓子荟萃》出版发行[J];曲艺;2009年08期

5 蔡宝源;;论兰州鼓子发展历程及概况[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周新宸;;简析兰州鼓子的文化功能[J];丝绸之路;2011年24期

7 成萌;;兰州鼓子[J];曲艺;2013年07期

8 张彦丽;;兰州鼓子表演中的审美意趣与传承[J];艺海;2010年02期

9 梁琦;柴莺;;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研究述评[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10 张彦丽;闫新艳;;兰州鼓子的方言民俗与生态环境略探[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岩岭;张彦丽;;兰州鼓子词的民间性探析[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陈菊;兰州鼓子何时唱出一片天[N];甘肃日报;2007年

2 陶涛;守望“兰州鼓子”的人们[N];兰州日报;2010年

3 王得耀;兰州鼓子[N];兰州日报;2005年

4 文志;中国的瑰宝:兰州鼓子[N];兰州日报;2006年

5 李智;兰州鼓子搬上舞台前后[N];兰州日报;2006年

6 耕夫;弄琴人若在仙境 听曲情随韵味生[N];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文洁;“花儿”剧场 梦开始的地方[N];甘肃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佳;兰州鼓子传承与保护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阳;雅俗嬗变 古韵犹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7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97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