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6 08:52
【摘要】: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传于古代称为兴化的福建莆田、仙游二县以及周边的兴化方言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莆仙戏。据考证,莆仙戏源于唐代“百戏”,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在当代革命运动影响下曾一度沉潜,中国改革开放后重新焕发青春,呈现高度繁荣阵势。由于它迄今仍保留了许多宋元南戏的传统剧目和艺术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旦角的舞蹈和动作语言是莆仙戏艺术语言和表演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其与中国其他戏种的旦角动作相比,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与中国其他戏曲舞蹈以及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女性动作相较,亦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其以鲜明的特色显现了古老传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通过运用舞蹈身体语言学、舞蹈生态学和戏曲舞蹈形态学的方法,对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形态特色、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进行剖析,旨在为莆仙戏——这一古老艺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优质资源能够在当代中国民族舞蹈建设中得到有效的借鉴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形态特色,此章将莆仙戏旦角表演体系中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在表演体态上总结出了“小缩的身体形态”和“抑制的躯干状态”两大特点,并从单一动作、组合动作和程式动作三个方面逐渐进入语言层面的分析,通过与其他戏曲种类的旦角动作进行对比,剖析其动态特征;第二章为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审美特色,此章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独特之处,总结出“限制”与“极致向心”、“平稳”与“以动取静”、“细腻”与“合情至善”以及“含蓄”与“求文求雅”的风格特色;第三章为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文化特色,此章基于莆仙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莆仙戏的历史发展源流和传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来探索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文化特色;本文的余论为重拾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价值。本文的创新点是:从浩如烟海的戏曲种类中选取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艺术积淀的莆仙戏,以其表演体系中旦角的动作语言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语言特色进行规律性总结,揭示其独特的动作形态、审美理想和文化价值,为拓展当代中国古典舞重建的动作元素和运动方式提供新的可能性;为增加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体系建设的丰富性、民族性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开(石廉);动作语言学概要(之四)——动作语言分述(二)[J];云南电大学报;1994年02期

2 李伦刚;体育教师动作语言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3 吾买尔江,张洋;舞蹈──文明的镜子[J];新疆艺术;1994年01期

4 胡晶莹;;以《中国妈妈》的主题动作为例谈舞蹈动作语言的运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应杰;韵律·结构·动作语言——陈维亚代表作品特点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杨柳;舞蹈感觉与美学素质之浅解[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7 吉云霞;;浅谈舞蹈课堂中对“旋转”的理解[J];黄河之声;2014年01期

8 王磊;;舞蹈的构成类型[J];北方音乐;2012年08期

9 张璇;;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舞蹈与舞蹈赏析”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9年03期

10 ;“谢耳朵”引领“极客”风尚[J];时代英语(高三);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园;国际商务谈判“看”的技巧[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男;莆仙戏旦角动作语言的特色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532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32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