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对河南豫剧唱腔的探讨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05 18:15
【摘要】: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豫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唱腔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豫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本文先对豫剧的流派作了具体论述,之后讨论了豫剧唱腔的板式类别,进一步分析了豫剧唱腔的发展和传承,希望这些论述对于豫剧艺术的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桑泽军;;豫剧唱腔音乐理论知识[J];考试(教研版);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问海燕;;中国戏曲悲剧性的未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马丽敏;;清代中后期经学家的戏曲观——以焦循与俞樾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盛雪梅;;杨潮观杂剧的儒家情结——解读《吟风阁杂剧》中的仁者形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平颖;;吴梅论戏曲创作[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宋希芝;;中国古代历史剧两种主导范式的比较研究[J];长城;2009年06期

6 平颖;;吴梅与王国维戏曲史观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王永宽;;清代戏曲的雅俗并存与互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尹丽丽;;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宋金民;;水浒故事主题倾向的演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小梅;;豫剧常派演唱艺术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顺美;《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琦;袁于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豫东调”源流“新”探及唱腔渊源解析[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2 叶玉露;;豫剧豫东调的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和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3 丽影;麦茬石磙豫东调[J];东方艺术;1994年06期

4 赵晓辉;;试论豫剧传统豫东调[J];音乐天地;2007年03期

5 黄振标;;浅议豫剧唱腔艺术的发展[J];东方艺术;2008年S2期

6 郭克俭;;以剧种视角解析婺剧概念的有效性[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7 王磊;;中国文化视野中的豫剧审视和解读[J];戏剧文学;2010年07期

8 赵红宾;;浅析豫剧板式的结构形式与表现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0年08期

9 黄秀兰;;豫剧青衣表演艺术浅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08期

10 王亚丽;;从五声骨干看豫剧两大腔调的关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高玉秋;戏跟时代走 艺随精神长[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田辛华;商丘戏曲[N];商丘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翔;区域民俗戏曲音乐研究——“豫东调”源流及其唱腔音乐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亚丽;豫剧宫调探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2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32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