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史》与中国早期话剧史考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柳和城;;新剧小说社与它的出版物[J];出版史料;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论文协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形象变迁——以历届常务理事为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斌;曹燕宁;;比较电影学视野下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传播——以中国与日本电影比较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斌;曹燕宁;;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活动研究[J];电影文学;2010年11期
4 宋剑华;;百年中国话剧历史兴衰的再度思考——驳陈军先生的论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陈文勇;;改良戏曲寻常事 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黄振林;;1907-1917:文人编剧在早期话剧成型过程中的作用[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健;论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早期尝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陈永祥;粤剧“志士班”与辛亥革命[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凤霞;;官方权力与民间观念的合谋——文明戏被压制之史料钩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陈元峰;;李叔同与中国话剧的现代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国兴;;早期中国话剧形态与日本新派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刘畅;;上海市民文化视阈下的早期家庭伦理电影[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新宇;复旦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D];复旦大学;2005年
4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5 李涛;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6 张玲丽;在文学与抗战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李国平;上海市民的精神“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9 韩勤;苏州滑稽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艾青;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丽;南开早期话剧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罗伟崎;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玲丽;启蒙:坚守与超越[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津菁;政治权力与话剧活动[D];西南大学;2008年
5 陈文勇;追求中西融合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翟燕丹;论曹禺家庭戏剧对奥尼尔的接受与民族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晓晨;中国古典戏曲中“戏中戏”的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胡婷;私人生活中的个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达;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的历史记忆与革命启蒙[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傅柳霞;鸳鸯蝴蝶派与二三十年代电影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戈;借腹怀胎,云南早期话剧的发生[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4期
2 黄振林;;论对话装置在早期话剧文体成型中的作用和特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戴永;;寻找自己的位置——早期话剧在近代文化演变中的艰难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韩素玲;论早期话剧的悲剧特征[J];艺术百家;1995年03期
5 曹树钧;一部研究中国早期话剧的力作——读黄爱华《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J];戏文;2003年02期
6 袁国兴;晚清戏剧变革与外来影响——兼谈近代戏剧变革模式的演变和早期话剧与改良戏曲的关系[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7 朱爱莲;中国早期话剧起源研究综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丽丹;;中国早期话剧衣装小议[J];饰;2007年01期
9 张耀杰;晓曦;;早期话剧的世纪反思[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10 丁一;;武汉早期话剧演出场所略览[J];戏剧之家;2008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中国早期话剧在上海腾飞[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文学所 刘钧;中国早期话剧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王卫民;中国早期话剧流派及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本文编号:257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7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