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生态形式与媒介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J];当代戏剧;2010年03期
2 罗彩娟;;回归“原生态”反思:从洞经音乐到侬人古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程华德;屏幕上的黄梅戏[J];黄梅戏艺术;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苏军;;市场体制下地方戏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商洛花鼓戏《红袍》演出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05期
2 吴民;;戏曲生态学视域下的戏曲创作、观演、批评探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苏军;;商洛地方戏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商洛花鼓戏《红袍》演出为例[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4 邵敏;;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J];艺术百家;2013年01期
5 吴民;;戏曲生态学的学科界定与发展方向[J];戏剧文学;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民;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和洁蕾;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探析[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德志;;浅析“原生态文化”的概念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彭兆荣;;如何认识原生态[J];当代贵州;2010年03期
3 麻勇恒;;原生态文化之概念诠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彭兆荣;;论“原生态”的原生形貌[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晏月平;廖炼忠;;原生态民族文化开发性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2期
6 廖明君,刘祯;民间戏剧、戏剧文化的研究及意义——刘祯博士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1年03期
7 熊关;;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观质疑[J];商业时代;2007年19期
8 罗彩娟;;马洒侬人古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晓春;;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J];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云平;;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国;黄梅戏改革要想到青少年[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2 关山笛;看黄梅戏的断想[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3 吴建国;黄梅戏台词音调再议——与肖鉴铮同志商榷[J];黄梅戏艺术;1983年01期
4 ;热烈祝贺黄梅戏研究会成立[J];黄梅戏艺术;1985年02期
5 夏业良;黄梅戏与外国观众[J];黄梅戏艺术;1987年03期
6 莫诚斋;黄梅戏楹联丛话(三)[J];黄梅戏艺术;1988年02期
7 王德明;黄梅戏《小辞店》搬上荧屏[J];黄梅戏艺术;1988年04期
8 蔡毅;黄梅戏形成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作用[J];黄梅戏艺术;1989年02期
9 金芝;黄梅之乡话黄梅——与安庆市编导朋友们谈心[J];黄梅戏艺术;1991年01期
10 关广富;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给首届湖北黄梅戏理论研讨会的贺信[J];黄梅戏艺术;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桂也丹;;要以发展的胸怀打造最著名的“非遗” 关于湖北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建议[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王汝贵;;梅花奖20年[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卢欢;;“我们不要像安娜那样去死”——阿毛谈电影与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农占成;;剧种要发展,人才是关键[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5 王永茂;杨梅;;基层剧院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十个“一”[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袁朝玲;;浅谈新形势下汉调二黄戏曲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葛珍林;;地方戏曲生存与提高重在科学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8 刘振罡;;云南花灯的价值重估与可行性发展分析[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伟;怀宁着力打好特色牌[N];安庆日报;2009年
2 徐媛;黄梅戏演出项目洽谈会举行[N];安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圣志;“只要1%的农民看,就有演不完的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江光碧;黄梅戏应保持传统韵味[N];安徽日报;2004年
5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骆惠宁;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通讯员 石雪峰;黄梅政协为振兴黄梅戏进行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曹昱;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换届[N];江淮时报;2008年
8 主持 王谨 陈健雄 嘉宾 周濯街 桂靖雷 桂也丹 翟乔松 董成钢 吴红军 魏孟良 周洪年 黄东风 王政 (王政整理);黄梅人说黄梅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实习记者 王连文 实习生 徐梦菲 董晨昕;新版《天仙配》:老戏新唱出新招儿[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记者 林见 实习生 吴敏;芜湖县黄梅戏剧团晋京载誉归来汇报演出[N];芜湖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芸;黄梅戏的兴起(1911-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峰;建国前和建国初期黄梅戏唱腔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饶道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6 温朝霞;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洪;失节的影像—“满映”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红;视频艺术中的新生力量[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2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高朋;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叶丹;女性角色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影响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俊杰;黄梅戏影视化进程中马兰角色形象塑造与审美意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文婷;黄梅戏电视剧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银凤;黄梅戏的语言艺术[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8 史宋丹;黄梅戏男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9 严伟英;论黄梅戏与新农村文化建设[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葛中亚;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6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7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