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华阴老腔的艺术特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支运波;;花鼓灯起源诸说及辨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蔡丽红;;明代歌舞研究的意义、现状与方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1期
3 纪荣;王二梅;;华州皮影艺术漫谈[J];传承;2010年36期
4 周轲;;明清秦东主要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分析[J];华章;2012年16期
5 张天喜;;论华山文化研究与促进华山旅游经济发展之关系[J];理论导刊;2010年04期
6 李喜霞;;晚清(1840—1911)关中水灾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1期
7 仲立斌;大调曲渊源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马文扬;;楚风豫韵 源远流长——浅谈信阳民歌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J];黄河之声;2013年16期
9 支运波;;淮河花鼓文化内核与艺术要素——兼论花鼓的几种起源说[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10 郝明德,谢永生;2003年渭河下游洪灾分析及防洪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为刚;唐代“长安—洛阳”文学地理与文学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洁;关中山东庄移民百年史迹与生聚现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杜舒书;秦晋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长春;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2 龙耀华;清至民国时期关中丧葬习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静怡;《诗经》歌曲的诗乐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陈重;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D];西藏大学;2008年
5 杨金辉;历史时期关中平原的渭水河道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博洋;由五岳山前拜谒空间看华山古柏行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郑传锋;陕西省各武术拳种开展现状与区域分布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洁;“华阴老腔”研究三章[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文鼎;明清俗曲理论与音乐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丽;;关于东北二人转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建设;;怀梆薪火何以相传——从怀梆名家高校行谈起[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康洪兴;谈杨利民剧作的艺术特点[J];剧本;1989年10期
4 肖德美;;简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J];四川戏剧;2009年01期
5 ;独脚戏、说唱艺术研究委员会成立[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6 吴小如;试谈荀派[J];中国戏剧;1986年03期
7 李芙;;关于温州鼓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牛茹;;豫剧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文学;2008年10期
9 燕阔;;论提升阳高二人台的艺术价值[J];科学之友;2010年05期
10 赵明;;从杂技剧《天鹅湖》的创作看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中;;论秦腔的传承与发展[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2584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8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