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荆州花鼓戏:历史轨迹与文化地位——基于文献与田野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0-03-28 02:10
【摘要】:荆州花鼓戏是湖北四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到清代康乾年间,在较长的时间段中被称为"土花鼓"、"地花鼓"。荆州花鼓戏诞生之初,不过是乡间农人生活中的一种歌唱,一种小戏,其后,从"自发"的状态走向"自觉"的文艺形式,从单一的艺术走向丰富的艺术形态。建国后,更登"大剧之堂",并完成了从"淫戏"到"正剧"的转型,成为湖北现代文艺的有机成分。由于荆州花鼓戏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为自己的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深深扎根于江汉平原的广袤大地上,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国戏",也因此获得不朽的生命力。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徽班源于安庆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淑翠;;一枝民间艺术的奇葩——秦安小曲[J];当代经理人;2006年10期

3 谢萍;;加强农村音乐市场的供给与创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陈琴娟;;莆仙戏[风入松]曲牌音乐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5 骆婧;;浅论民间信仰为民间戏曲营造的文化环境——以闽南打城戏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余川;;湖北荆州花鼓戏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刍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黎国韬;詹双晖;;竹马戏形成年代论略[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陈红;;侨乡闽剧发展的SWOT分析——以福建省福清市侨乡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刘静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安徽省戏剧改革的特征[J];大众文艺;2015年16期

10 刘叙武;;镇江火星庙戏台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薛莉;山西民间舞蹈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高丽那;宋时期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何丽丽;柳琴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雯;二十世纪“三言二拍”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杨春;花鼓灯与戏曲[D];安徽大学;2006年

7 朱永生;中国传统公共观演空间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8 温春蕾;清代珠江三角洲戏剧演出的社会史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9 刘梅;徽戏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邹砺锴;传统戏场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靓;荆州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J];戏曲艺术;2005年01期

2 谭志湘;愉快地诀别——荆州花鼓戏《向老三招婿》观后[J];戏曲艺术;1989年01期

3 陈光;;深化改革寻活力 服务经济求发展——仙桃市荆州花鼓戏剧团管理透视[J];戏剧之家;1996年04期

4 文军;水乡情(荆州花鼓戏)[J];剧本;1987年06期

5 余川;;湖北荆州花鼓戏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刍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胡曼;《洪湖赤卫队》与荆州花鼓戏音乐[J];中国音乐;1990年01期

7 谢声华;商丹;;一唱众和,锣鼓帮腔——荆州花鼓戏[J];今日湖北;1999年09期

8 吴靓;;荆州花鼓戏蕲水腔音乐的演变[J];戏曲艺术;2014年01期

9 孔庆夫;金姚;;探究湖北地方戏曲——荆州花鼓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10 孔庆夫;;探究湖北地方戏曲——荆州花鼓戏[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荆州花鼓戏[A];中国演员(2008年第6期总第6期)[C];2008年

2 傅海棠;;携泥带土田园来——荆州花鼓戏源流浅说[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佘鸿传;荆州花鼓戏 醉倒西洋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记者 陈熹;荆州花鼓戏推陈出新[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易飞邋实习生 戴文娟;省实验荆州花鼓戏剧院:新人辈出[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曾祥惠 李保林 通讯员 何承俊 胡定平;荆州花鼓戏为何花落潜江[N];湖北日报;2006年

5 陈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魅力[N];湖北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云宽 实习生 胡爽萍 通讯员  李波;荆楚非遗 地域奇葩[N];湖北日报;2006年

7 记者 陈屿 通讯员 马作平 万东方 宋从峰;监利文化强县雄心勃勃[N];湖北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云宽邋实习生 陈静;武汉剧院“楚汉相争”出好戏[N];湖北日报;2008年

9 记者 易飞、潘文华、实习生 汪颖;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N];湖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闻异 通讯员 钟河;坚持改革 多出精品 服务群众[N];湖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靓;荆州花鼓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2 戴滨霞;荆州花鼓戏的音乐与演唱特点的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60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0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