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努力绽放,只为迎春——对内乡宛梆现状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28 12:47
【摘要】:宛梆作为一种地方戏,它的地域性限制了它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宛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宛梆的起源地——内乡,热爱宛梆艺术的宛梆人仍然在为宛梆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默默地奉献。宛梆现在主要由四种形式存在着,分别是职业剧团、业余剧团、县衙演艺部和宛梆戏校,前三者在努力扩大宛梆的影响力,使其在舞台上仍有一席之地;宛梆戏校在为宛梆艺术培养后续人才,使其能够继续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雅;;解读宛梆艺术中的民俗学[J];作家;2012年02期

2 邵小萌;宛梆中的花腔及其艺术特色[J];南都学坛;2000年04期

3 靳义增;论宛梆艺木兴盛的原因及特征[J];南都学坛;2001年04期

4 谷兰君;;宛梆花腔的唱法解析[J];戏曲艺术;2006年02期

5 郝玫馨;;宛梆花腔的技术分析和演唱心理阐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宋正;;对内乡宛梆生存现状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S1期

7 王峥;;内乡宛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河南农业;2014年02期

8 王晓杰;谢玲;;河南内乡宛梆的传承与传播[J];南都学坛;2014年01期

9 刘飒;;宛梆中的“花腔”[J];四川戏剧;2014年06期

10 韩全红;宛梆下乡记[J];旅游;2005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天密;内乡弘扬“宛梆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许圣义 王振红;让“宛梆”唱红农村大舞台[N];人民代表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雅萍 通讯员 周军玲;让宛梆跟上繁荣时代[N];河南科技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左丽慧;宛梆:栉风沐雨向前行[N];郑州日报;2006年

5 赵倩;宛梆人的文化自觉[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赵倩;南阳乡村礼俗与宛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周若愚;坚守在最基层[N];河南日报;2008年

8 徐海林;内乡宛梆剧团唱红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赵国锋;一个停演剧团的起死回生[N];郑州日报;2007年

10 赵倩;一个地方戏曲的尴尬处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红雅;民俗视野中的宛梆艺术[D];河南大学;2006年

2 王琪;社会表演:内乡县宛梆戏的生产和消费[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魏艳斐;宛梆唱腔艺术特色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赵倩;戏里戏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2604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04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