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河北省内秧歌小戏亲缘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17-03-26 14:04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内秧歌小戏亲缘关系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北方各地的秧歌种类多样,既有歌舞类型的大秧歌,也有属于戏曲表演范畴的小戏。在河北的乡村社会中就流传着大量秧歌小戏,相较于剧本有文人参与创作、音乐结构庞大、程式规范的传统大戏而言,秧歌小戏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表演形式灵活多样,从形成之初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最初的民间小曲演变为有角色扮演的“两小戏”再逐渐发展成行当齐备的地方小戏,其演变过程经历了民间草根文化的创造,几百年来代代相承,经久不衰。文章将以流行于河北省内的五种秧歌小戏为对象,详细梳理它们的历史流变,分析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因素。文中运用音乐本体分析的方法,旨在对民间秧歌小戏的内在艺术规律和特征进行总体把握,继而将五类秧歌小戏的曲调结构、旋律、音阶、调式、润腔等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并结合历史源流加以综合分析,着重探讨它们在音乐上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以期为区域性的秧歌小戏研究提供一定参照。
【关键词】:秧歌戏 源流 腔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6
  • 一、选题缘由7
  • 二、研究综述7-15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第一章 河北省内秧歌小戏的源流16-28
  • 第一节 秧歌小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6-20
  • 一、秧歌与社火16-17
  • 二、商路与戏路17-20
  • 第二节 各秧歌小戏的历史脉络20-28
  • 一、蔚县秧歌20-22
  • 二、爨庄高腔秧歌22-23
  • 三、定县秧歌23-24
  • 四、西调秧歌24-25
  • 五、隆尧秧歌25-27
  • 本章小结27-28
  • 第二章 秧歌小戏之艺术特征28-43
  • 第一节 蔚县秧歌28-33
  • 第二节 高腔秧歌33-37
  • 第三节 定县秧歌37-38
  • 第四节 西调秧歌38-40
  • 第五节 隆尧秧歌40-42
  •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秧歌小戏异同之比较43-52
  • 第一节 历史起源异同之比较43
  • 第二节 伴奏形式异同之比较43-46
  • 第三节 音乐特征异同之比较46-49
  • 第四节 剧目内容异同之比较49-51
  • 本章小结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巧晖;;新秧歌戏运动:权威话语对“民间”的建构[J];戏曲艺术;2010年01期

2 北晚;;铁岭秧歌戏乡音二人转[J];北方音乐;2006年07期

3 杜国生;河北定州大秧歌文化剖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常晋霞;;武乡秧歌的起源与发展[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1期

5 苏建华;陈彩虹;;张家口秧歌的现状与发展[J];大舞台;2010年07期

6 刘诗文;;从多学科的视角看秧歌表演艺术——以山东海阳秧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7 周洁;;浅谈关于大同碓臼沟秧歌的传承与保护[J];黄河之声;2011年01期

8 边云芳;;朔州秧歌戏:代代相衍的塞外传奇[J];沧桑;2011年03期

9 赵俊;;山西秧歌初探——以侯马白店秧歌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大鹏;;论秧歌戏《西瓜情》的创作与编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杰文;;灯节与秧歌——关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研究[A];民族遗产(第三辑)[C];2010年

2 曹书杰;;即将消逝的历史文化名片——赵县西朱家庄秧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玮;清丽曼妙的华州秧歌[N];渭南日报;2010年

2 王馗;忻州秧歌面临被冲击和改造的局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王尧;柏峪秧歌戏濒临失传的山村古韵(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唐光中;汉中秧歌[N];各界导报;2009年

5 记者 刘娜;赤水秧歌沉寂27年后将再次亮相[N];渭南日报;2010年

6 边云芳 周凯;朔州秧歌戏 塞外写意大文章[N];朔州日报;2010年

7 张继仲;怀念当年大秧歌[N];山西日报;2005年

8 CUBN记者 黄婧;山西繁峙秧歌——滹沱河畔一枝独秀[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俊生;孤独的民间文化守护者[N];大同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文新;秧歌戏《乡音乡情二人转》进京演出[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2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金花;朔州大秧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李雪莹;山西朔州秧歌戏的民俗意蕴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春妮;涿鹿秧歌角艺术特色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胡冰;吉林秧歌与河北安乐秧歌角色对比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5 蔡蓉蓉;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与特征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周敬慈;河北省内秧歌小戏亲缘关系辨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5年

7 关秀丽;碓臼沟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艳;汾阳磕板秧歌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雯;山东海阳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洁;山西大同“碓臼沟秧歌”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内秧歌小戏亲缘关系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8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