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研究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占;;环砂目连戏的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J];人文天下;2018年03期
2 王凯;;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以徽州目连戏历溪班为例[J];戏剧之家;2017年01期
3 王博文;;南乐目连戏[J];寻根;2017年01期
4 蒋国江;魏军;;江西目连戏复排工作扎实推进[J];影剧新作;2017年02期
5 黄键;;戏谑、悲悯与救赎——莆仙目连戏的俗世精神[J];福建艺术;2017年05期
6 魏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西目连戏”[J];影剧新作;2015年03期
7 蒋国江;;关于江西目连戏的基本介绍[J];影剧新作;2015年03期
8 王晓荧;;安徽徽州目连戏生存现状与保护传承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年05期
9 丁少杰;;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J];戏剧之家;2016年22期
10 张帆;;莆仙戏《目连》近现代演出传承[J];戏曲研究;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戴云;;京剧目连戏研究[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骆纪强;;绍兴目连戏“调无常”探微[A];中国演员(2016年第2期 总第50期)[C];2016年
3 谢玲玲;;绍兴目连戏杂谈 观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目连戏专场有感[A];中国演员:2015年第1期(总第43期)[C];2015年
4 ;连台本戏得失谈[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5 陈清卿;;让原生态演出形式复活[A];中国演员:2015年第1期(总第43期)[C];2015年
6 林栋志;;兴化杂剧目连戏浅论[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文娟;遭遇久违的传统[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剧评人 冯亚兵;从未远离日常生活的闽南戏曲[N];文汇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吴江海;徽州目连戏传承创新焕生机[N];安徽日报;2011年
4 俞为民;富于创见的戏曲通史[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储正茂;传承目连戏,有功[N];黄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冻凤秋邋胡巨成;两位老人的目连戏[N];河南日报;2008年
7 王庆云;寻东至目连戏踪迹[N];安徽日报;2006年
8 储正茂;目连戏复活记[N];黄山日报;2006年
9 洪锋吴晶;目连戏:中国最古老的戏曲[N];安徽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祁门目连戏期待保护[N];江淮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珠峰;戏曲楹联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迎晖;明代中后期宗教题材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佳佳;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2 曹俊杰;论敦煌变文的通俗化特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芳君;江西地域文化中的目连戏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向荫耀;辰河目连戏之探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柳林;徽州目连戏调查及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樊昀;皖南目连戏音乐记忆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喜珊;莆仙目连戏与道教渊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珍珍;河南目连戏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张隽;皖南目连戏及其声腔曲牌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孟云龙;西方“环境戏剧”对中国传统目连戏发展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7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0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