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当代戏剧创作对延安红色戏剧的文本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3:09
   利用传统文化的号召力,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极尽所能,是党和人民群众发展文化强国战略的切入点。红色戏剧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上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对其进行文本创新,使其历史独特性与当代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宏大的“抢救”意义。但学术界对红色戏剧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足,这就为红色戏剧的文本创新研究提供了可能。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视角创新,研究紧贴时代需求,对传承优秀文化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是理论创新,本论文结合叙事学相关理论对红色戏剧文本进行剖析,指出红色戏剧的当代传承具有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视角具备实用性,本论文对延安时期红色戏剧的剧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丰富了红色戏剧资源,推动了红色戏剧剧目数字化的进程。本论文以延安时期的红色戏剧为研究对象,以红色戏剧文本与红色作品再建构为研究核心。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依托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论述了延安红色戏剧的发展脉络、发展诉求及创作路径,阐释了红色戏剧进行文本创新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鉴于红色戏剧的当代传承价值,结合案例剖析当代戏剧对红色戏剧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从而得出当代戏剧的传承路径。通过对延安时期红色戏剧的创作背景、创作理论及发展历程作一梳理,深入了解抗战时期的戏剧创作,对不同阶段的创作特征作一归纳。对红色戏剧作品《流寇队长》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当代戏剧创作的特点,得出红色戏剧的当代发展诉求。撷取《延安保育院》和《白毛女》作为研究的范本,目的是探寻当代戏剧创作对延安红色戏剧的内容创新及形式创新。在艺术处理、戏剧冲突、情节模式方面对文本进行探究,概括出红色戏剧进行文本创新的关键要素,即主题诉求、受众定位、叙事策略。通过对延安红色戏剧在当代戏剧创作中遭遇的发展困境与创作前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红色戏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当代戏剧创作应紧抓革命主题、活用叙事策略,创作出既能弘扬红色文化,又能彰显时代特征的戏剧作品。
【学位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804
【部分图文】:

照片,话剧,学者


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挥,真正做到了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演绎人民群众自己争过后,大部分珍贵的戏剧剧目及照片素材在战斗转移过程色戏剧的创作理论十分不利。尽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一研究黑洞,结果却事与愿违。本文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伍老兵,获得了第一手口述资料。据老兵描述,当时的创经常随着抗日队伍迁移,没有战事的时候就会筹划一场戏、形态都与革命现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学者认为,作具备写实性的研究方法;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戏剧的演出写实主义学说,目前各界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延安时期红色戏剧的代表作《流寇队长》中发现,编剧王震容与革命息息相关,存在大量日常的生产场面。从剧照(图安整风运动后,戏剧演出在舞台设计上力图还原文本中所设戏剧发展初期是没有的。

舞台设计,话剧


图 2-2《一心堂》(话剧)舞台设计图Fig.2-2《One Heart Church》(drama)stage design整合归纳问延安大学相关理论研究者、鲁迅艺术学院现址及旧址历史资料。为了切身了解当时的创作环境,作者前往八战士,获取到了第一手珍贵的口述资料,这都为研究的

鲁艺,剧本创作,统计表,历年


图 2-3 鲁艺历年剧本创作统计表Fig.2-3 Lu Xun College of Art Yearbook Scripting Statistics一阶段:成立初期的 1938 年 4 月——1940 年 5 月集到的剧本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红色戏剧的创作达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路有志之士纷纷奔赴延安实现共产主义抱负和理想,戏剧界乃至整个文艺纷呈、美妙绝伦。延安红色戏剧萌芽之初,广大戏剧爱好者竭尽所能的各出一批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党中央对于发扬红色戏剧十分重视,戏剧届有的发展,一度引发时代热潮。这些有志之士,有的是专业编剧,有的是的则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创作的风格迥异,但都体现了革命建设价值,为传革命起到了重大作用。(图 2-4)为成立初期的剧目资源,整合后发现:初期的剧目名称五花八型主要以话剧、活报剧、评剧为主,王震之、崔巍、左明等人成为了戏剧,有些是原创戏剧,有些则是重排或者改编的著名著作,表演者多为鲁迅届的学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嵩楠;;试论新版歌剧《白毛女》的继承与创新[J];艺术研究;2016年04期

2 王秀涛;;《白毛女》进城与革命文艺的传播和示范[J];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2期

3 范舟;陈文;林毅;;《白毛女》 一张外交名片,一部当代神话[J];舞蹈;2017年10期

4 杨珍珍;诸葛蔚东;;《白毛女》故事走进日本的启示[J];对外传播;2017年11期

5 ;经典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J];中国投资;2016年01期

6 ;纪念歌剧《白毛女》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J];中国投资;2016年01期

7 刘硕;;复排歌剧《白毛女》长春演出获广泛赞誉[J];当代音乐;2015年24期

8 毛时安;;泥土质朴的魅力是永恒的——新版歌剧《白毛女》观后[J];歌剧;2016年01期

9 王祖皆;;歌剧《白毛女》今又续辉煌[J];歌剧;2016年01期

10 张小芳;;歌剧歌剧《白毛女》的幕后故事[J];福建党史月刊;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4 戈晓毅;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年-1949年)[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瑾;当代戏剧创作对延安红色戏剧的文本创新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2 司斯;2015年版歌剧《白毛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唐秋凤;论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与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4 杨雪;歌剧《白毛女》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

5 张野;探析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角色的人物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邱洁;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角色塑造及其主要唱段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李嫚;歌剧《白毛女》六代“喜儿”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万和荣;论歌剧《白毛女》的创生及其民族化风格的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依思;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艺术形象塑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10 高国涛;四代“喜儿”在歌剧《白毛女》中的艺术特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4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44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