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长元的四川清音琵琶伴奏艺术
发布时间:2020-10-19 07:52
四川清音是流布在以成都、宜宾、泸州等地为主的四川各地的民间曲艺形式,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四川清音以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琵琶伴奏烘托了四川清音的唱腔,同时还是伴奏乐队中的旋律乐器。琴师李长元从事了60余年四川清音伴奏工作,四川清音和琵琶伴奏艺术陪伴了他的一生,本文选取他作为研究对象,从他的从艺经历与师承关系,伴奏曲目、对象与特点,伴奏的定弦、技法与方式,以及伴奏的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论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李长元的从艺经历和师承关系。第二章主要对李长元伴奏过的曲目做了总结归纳,并选取两位合作时间较长的演员为对象,研究了他伴奏的特点。第三章主要对李长元在四川清音伴奏中使用的特殊定弦做了阐释,还将他常用的伴奏技法和伴奏方式进行了探讨与论证。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李长元从艺生涯中对四川清音琵琶伴奏艺术的传承。笔者以自身学习经历为案例,从曲目、技法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对李长元的传承做了分析与研究。结论是对本文的总结。
【学位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17.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经历与师承
第一节 伴奏经历
一、从事曲艺工作的经历
二、从事琵琶伴奏的经历
第二节 李长元的琵琶伴奏师承
一、拜师学习
二、博采众长
第二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曲目、对象与特点
第一节 伴奏曲目
一、传统曲目
二、编创曲目
第二节 伴奏对象
一、清音名家程永玲
二、清音名家田临平
第三节 伴奏特点
一、伴奏散板的特点
二、伴奏【二流】的特点
三、伴奏“哈哈腔”的特点
四、伴奏“弹舌音”的特点
第三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定弦、技法与方式
第一节 特殊定弦
一、特殊定弦对演员表演的作用
二、特殊定弦在琵琶伴奏中的运用
第二节 伴奏技法
一、左手技法
二、右手技法
第三节 伴奏方式
一、跟腔伴奏
二、包腔伴奏
第四章 李长元对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传承
第一节 伴奏曲目的传承
一、小调曲目的传承
二、大调曲目的传承
第二节 伴奏技法的传承
第三节 教学方式的传承
一、“灌耳风”
二、授小课
三、上舞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6930
【学位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17.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经历与师承
第一节 伴奏经历
一、从事曲艺工作的经历
二、从事琵琶伴奏的经历
第二节 李长元的琵琶伴奏师承
一、拜师学习
二、博采众长
第二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曲目、对象与特点
第一节 伴奏曲目
一、传统曲目
二、编创曲目
第二节 伴奏对象
一、清音名家程永玲
二、清音名家田临平
第三节 伴奏特点
一、伴奏散板的特点
二、伴奏【二流】的特点
三、伴奏“哈哈腔”的特点
四、伴奏“弹舌音”的特点
第三章 李长元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定弦、技法与方式
第一节 特殊定弦
一、特殊定弦对演员表演的作用
二、特殊定弦在琵琶伴奏中的运用
第二节 伴奏技法
一、左手技法
二、右手技法
第三节 伴奏方式
一、跟腔伴奏
二、包腔伴奏
第四章 李长元对四川清音琵琶伴奏的传承
第一节 伴奏曲目的传承
一、小调曲目的传承
二、大调曲目的传承
第二节 伴奏技法的传承
第三节 教学方式的传承
一、“灌耳风”
二、授小课
三、上舞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胜;;把握本质特征 努力传承创新——浅谈四川清音的音乐创作[J];曲艺;2015年07期
2 江黛骐;;试论四川清音唱腔流派的形成与流变[J];四川戏剧;2015年03期
3 罗承松;;四川清音曲本创作改革思路[J];四川戏剧;2013年06期
4 苟利芝;;曲艺音乐典范之四川清音音乐研究综述[J];音乐时空;2013年07期
5 李琴;;四川清音传统传承方式浅析[J];黄河之声;2011年05期
6 罗扬;;程永玲与四川清音[J];曲艺;2009年07期
7 王晓梅;;四川清音与社会变迁[J];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8 宋旭峰;;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J];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9 肖萌音;;四川清音调查报告[J];黄河之声;2007年10期
10 肖常纬;四川清音的曲牌结构[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2846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4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