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3:0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民众动员方式,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延安新秧歌运动作为切近群众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活动,民众动员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宣传党的政策、团结群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抗战胜利和边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总结与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了其可行性、效果以及影响。本文以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效果,重点研究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的可行性,效果以及社会影响的反思。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以及研究现状作了简要叙述。第一部分介绍了民众动员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套关于民众动员的理论,充分认识到了民众动员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动员广大民众,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深入群众,深入民间,深入生活的延安新秧歌运动。第二部分阐述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可行性,在梳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新秧歌的指导思想、创作方式、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深刻剖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阐述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的效果。查阅了历史文献资料,从多个方面肯定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的历史作用。第四部分是对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社会影响的反思。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党的政策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群众路线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前提;为民众谋利益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基础;形式多样的动员方式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保障。第五部分是结论,总结了延安新秧歌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中的地位与作用。陕北秧歌在当代的发展令人堪忧,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问题。通过对延安新秧歌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以民众动员为视角,延安新秧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配合了当前的政治任务,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渗透于民间,引领了时代的发展,突出凝聚力与向心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动员了广大民众,推动了抗日进程。延安新秧歌中的民众动员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凝聚了人心,其产生的动员效果不仅在当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新时期的民众动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聚集广大民众的力量,需要文艺来推动民众动员。借鉴其历史经验,更好地为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65;J80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民众动员与延安新秧歌运动概述
2.1 民众动员概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民众动员的历史背景
2.1.3 民众动员的主要形式
2.2. 延安新秧歌运动概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时代背景
2.2.3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历程
2.3 民众动员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关系
2.3.1 民众动员为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2.3.2 延安新秧歌运动丰富了民众动员的形式
3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的可行性分析
3.1 新秧歌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展开
3.1.1 新秧歌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政策
3.1.2 新秧歌宣传党在抗战时期的各项政策
3.1.3 新秧歌改造民众封建愚昧思想
3.2 新秧歌的创作形式有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深入
3.2.1 集体性的创作方式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
3.2.2 内容通俗迎合民众文化需要
3.2.3 运用地方方言引起民众共鸣
3.3 新秧歌的传播形式促进民众动员工作的普及
3.3.1 外在形式的改变
3.3.2 借鉴多种艺术形式
3.3.3 表演场域的变化凸显社会功能
3.3.4 群众的广泛参与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开展
4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的效果分析
4.1 推动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历史进程
4.1.1 激发了民众在物质上支持抗战
4.1.2 激发了民众在精神上支持抗战
4.2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威信
4.2.1 党和边区政府得到民众认可
4.2.2 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4.3 改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面貌
4.3.1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3.2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4.3.3 激发了广大民众参政热情
4.3.4 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
5 对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社会影响的反思
5.1 党的政策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
5.2 坚持群众路线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前提
5.3 为民众谋福利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基础
5.4 形式多样的动员方式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保障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392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K265;J80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民众动员与延安新秧歌运动概述
2.1 民众动员概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民众动员的历史背景
2.1.3 民众动员的主要形式
2.2. 延安新秧歌运动概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时代背景
2.2.3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历程
2.3 民众动员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关系
2.3.1 民众动员为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2.3.2 延安新秧歌运动丰富了民众动员的形式
3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的可行性分析
3.1 新秧歌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展开
3.1.1 新秧歌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政策
3.1.2 新秧歌宣传党在抗战时期的各项政策
3.1.3 新秧歌改造民众封建愚昧思想
3.2 新秧歌的创作形式有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深入
3.2.1 集体性的创作方式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
3.2.2 内容通俗迎合民众文化需要
3.2.3 运用地方方言引起民众共鸣
3.3 新秧歌的传播形式促进民众动员工作的普及
3.3.1 外在形式的改变
3.3.2 借鉴多种艺术形式
3.3.3 表演场域的变化凸显社会功能
3.3.4 群众的广泛参与利于民众动员工作的开展
4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的效果分析
4.1 推动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历史进程
4.1.1 激发了民众在物质上支持抗战
4.1.2 激发了民众在精神上支持抗战
4.2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威信
4.2.1 党和边区政府得到民众认可
4.2.2 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4.3 改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面貌
4.3.1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3.2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4.3.3 激发了广大民众参政热情
4.3.4 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
5 对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民众动员社会影响的反思
5.1 党的政策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
5.2 坚持群众路线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前提
5.3 为民众谋福利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基础
5.4 形式多样的动员方式是民众动员取得成功的保障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伟;;革命文艺与社会治理:以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为中心[J];人文杂志;2016年05期
2 崔一楠;李群山;;“植入”革命:华北根据地的秧歌改造[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04期
3 张孝芳;;延安的“新文艺”与党的政治动员——以新秧歌运动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4 周后英;王华;;走向政治的草根:陕北秧歌的战时形象[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5期
5 许海生;试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琚婕;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刘金华;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陆佳漪;延安新秧歌运动—新秧歌舞蹈的特点和功能[D];沈阳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56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56392.html